隨著環保意識逐漸抬頭,坊間DIY類書籍也開始刮起「環保風」,許多教大家如何把廢棄物再加以運用的「葵花寶典」,也像雨後春筍般一個個冒出頭來,創意巧妙各有不同。
垃圾裡的美學觀
生活中無處不是寶貝,完全不起眼、可能隨手就扔的東西,只要花點功夫和巧思,就像是變魔術一樣,舊毛衣可以變成零錢包、保特瓶變典雅花器、廣告傳單變串珠飾品、牛奶盒變成可愛的抽屜櫃,連塑膠袋都變成了胸花和禮服,簡直讓人大呼不可思議!
台北市環保再生創意協會近兩年便出版了兩本和廢棄物再生的相關著作,很多人都不相信,垃圾竟然也有美學!這正是台北市環保再生創意協會會長連苑伶戮力推廣的新觀念。在她的眼中,免洗筷、垃圾袋、保特瓶等都不是廢棄物,只要動動腦,發揮一點創意,它們就能搖身一變,成為家中最美麗的端景。既不用花一塊錢,又能達到資源再利用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它還能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讓我們的生活空間處處賞心悅目。
連苑伶利用保特瓶空罐、蛋殼,做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娃娃,有的穿著中國古裝,如梁山伯,有的穿著西式蓬蓬裙,如英國女皇,其華麗程度絲毫不遜於芭比娃娃。仔細一瞧,娃娃們的衣服材質幾乎都是碎布、包裝紙,甚至還有舊襪子,沒想到許多平凡無奇的廢棄物,在她的腦子裡轉個彎,就能讓人耳目一新。
不只如此,連苑伶還把廣告紙裁成長紙條,捲成一個個的珠珠,用麻繩串掛起來,就成了門簾;空鞋盒加上包裝紙,再挖個洞,就是高雅的面紙盒;蛋塔吃完了,鋁箔杯折一折,穿上鐵絲,變成了好看的銀色花朵;甚至免洗的塑膠湯匙,只要綁一綁,就成了花束。
動手玩創意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是創意生活家,只是台灣的美感教育還不夠,大家沒有機會在生活中落實,推動環保再生,透過創意,垂手可得的廢棄物將有了新生命,也能美化我們的生活與心靈。」連苑伶說。這類環保DIY書籍有的以舊衣為主題,有的以保特瓶為主題,有的則以居家雜物為主題,由於取材容易,加上「變身」的效果驚人,這類書籍因而經常被家長或老師們當作「動手玩創意」的教材。老師或家長可以在假日時,帶著小朋友一起閱讀研究環保DIY的書籍,當合作完成一件美麗的廢棄物創意再生品時,那種喜悅是難以形容的。
廢棄物創意再生,大大提高了資源回收物的附加價值,也讓過去的環保DIY提升至精緻的藝術層次,不但可以美化生活空間,創作過程更可提升藝術品味、親子關係,並且豐富心靈,不但保護了大地,也提升了生活的品質。從保特瓶、廣告傳單、空紙箱到舊衣服,這些你我身邊隨手可得的東西,不需要太繁複的技法,單單只是裁剪、縫製、拼貼、描繪或編織,牛奶盒、保特瓶、廢紙箱、塑膠袋、舊衣服……廢棄品也可以有新生命,變得很「歐夏蕾」,讓你我的生活空間充滿創意,經濟、省錢又環保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