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班最後一夜心境 老芋頭最知

陳嘉石 |2008.01.11
635觀看次
字級

作家白先勇小說「金大班的最後一夜」改編為舞台劇,由大陸女星劉曉慶擔綱,詮釋從少女到熟女的舞廳大班心路歷程,日前在台灣上演,雖然上海的演出團隊表現生澀,但劉曉慶一舉手一投足,把白先勇筆下冶豔世故的大班演活了,令人印象深刻。

這部小說是描寫昔日上海舞國名花,從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流落到台北舞廳,青春飛逝嫁作商人婦,從絢爛歸於平淡,在舞廳最後一夜,繁華落盡曲終人散,回首前塵不勝欷噓的心境。這部小說對因當年國共內戰來到台灣的年長外省民眾而言,會聯想到自己的遭逢,感觸良深。

無論是去年成為討論話題的電影「色.戒」或目前的「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均以上海為舞台,都是老一代外省族群的歷史記憶,與標榜「本土化」,厲行「去中國化」政策的民進黨政府,無疑是格格不入與政治不正確。

在官方說法裡,「台灣史」被窄化到只剩「二二八」與戒嚴時代的白色恐怖,詮釋「台灣人的悲情」彷彿也只是民進黨與河洛、客家、原住民族群的專利,可是,經歷十二年的對日抗戰爭與國共內戰,來到台灣的老一輩「外省人」,在戒嚴時代同樣遭國家機器壓制,甚至發牢騷或對岸親人聯繫,都可能被打小報告,而被羅織罪名入獄。

但民進黨不僅刻意漠視這些人當年的顛沛流離與悲情,在「本土化」當道下,這些垂垂老矣長者被當權政客排除在台灣主流外,更被台獨基本教義派與當權政客污名化,甚至扣上「心向中國」、「不愛台灣」紅帽子。

台灣是典型移民社會,日久他鄉亦故鄉,而且經過自己與下一代的通婚,對大多數老一代外省民眾來說,早已視台灣為家。大導演李安曾云:「政治是一種整合的功夫」,連前總統李登輝也呼籲:「不分本省外省,都是台灣人」,所以台灣意識與台灣認同,應當具有多元、開放與包容性,而非帶有攻擊與針對性,但政客卻為政治正確服務而缺乏同理心,專斷傲慢地排他、夜郎自大地封閉與選擇性記憶,更淪為選舉時特定族群的精神鴉片。

同樣是台灣住民,當政者應協助不同族群對話,以尊重寬恕理解化解不同歷史經驗的對立,不能刻意站在特定族群角度,煽風點火激化仇恨。

陳嘉石(台中市/文字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