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
王太太和許太太是好朋友。最近,王太太為了讓兒子考上資優班,帶兒子去參加資優生補習班。
許太太認為自己的女兒資質也不錯,考慮讓女兒也去參加資優班考試。不過,許太太也遲疑著,是否該讓孩子超越正常的教育呢?
答:
每個人能力都不一樣,存在著個別差異,所以在一般年齡別的教學制度下,同學年的團體中勢必有些資賦較為優異或魯鈍的孩子。如果孩子因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很好,以致某方面有特殊表現或
潛力,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及內容,若能施予特別的教學,甚至縮短學年限(跳級)或進入資優班,自然較為理想。從這個觀點來看,把跳級或資優考試當作是給孩子評量真正實力的機會,以平常心鼓勵孩子多多去嘗試也無妨。
但事實上,一般家長往往不容易理性地面對這件事,甚至有些偏差的想法或做法。最常見的是,父母多半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最聰明,只是不用功而已。或者有些家長在循循善誘地引導孩子學業進步、名列前茅後,認為在原先的班級裡已缺少競爭的對象,會影響孩子的進步。
如此,家長希望孩子在更多佼佼者中學習,自然急於讓孩子參加跳級測驗或資優班甄選。父母這種一廂情願的心態是最令人擔憂的,他們往往認為孩子非通過此類考試不可,不斷施予許多有形無形的壓力,例如強迫孩子參加資優生補習班,或讓孩子做很多智力測驗的訓練。
如果孩子也樂此不疲那倒無礙,但若孩子缺乏意願、興趣或能力,豈非造成他們很大的負擔?那些剛有一點好表現就被期許做「超級天才」的孩子,很可能在揠苖助長的情況下失去生機。
再說,即使學童通過資優測驗或跳級學習,也可能因硬補出來的「假資優」而造成學習進度落後或跟不上,造成孩子很大的挫折及形成學習困擾,失去其跳級美意。
如果孩子能力不錯,順利輕鬆考上,面對新環境的適應問題亦需慎重考慮。雖然孩子某個學科能力突出,然而思想、歷練、生理成長可能跟不上同學,在班上的團體中也可能容易被孤立。學校教育本是五育並重,所以只在智育能力上來斷定孩子應不應該跳級,的確有所不妥。
總之,問題的重點不在於是否參加跳級或資優班考試,而是家長需有正確的觀念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