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恆星爆炸 人類首次目睹

 |2022.01.14
1078觀看次
字級
中央大學天文所助理教授潘彥丞,參加國際合作計畫「早期超新星巡天計畫」。 圖/中央大學提供
天文學家首次「即時」觀測到紅超巨星死亡的過程。圖為模擬截圖。圖/123RF
天文學家首次「即時」觀測到紅超巨星死亡的過程。圖為模擬截圖。圖/123RF

【本報台北訊】全球天文學家首次「即時」觀測到紅超巨星死亡的過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助理教授潘彥丞,參與國際合作計畫「早期超新星巡天計畫」,觀測到一顆紅超新星瀕臨死亡前至爆炸後的整個過程,成果近日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一公尺望遠鏡也參與這次聯合觀測任務,主要貢獻在監測超新星爆發後的早期光度變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曾報導此事。

潘彥丞說明,有別於太陽,紅超巨星是一種大質量恆星,質量可達太陽的10倍以上。大家如果抬頭仰望星空,或許常常會注意到一顆光度很亮,且色澤偏紅的星星在獵戶座上,也就是俗稱的參宿四(Betelgeuse),是一顆典型的紅超巨星。

從死亡至爆炸

觀測約130天過程

相較於太陽的壽命(約100億年),此類大質量恆星演化速度極快,從出生到死亡不過間隔數百萬至數千萬年。它結束一生的方式也不同,常伴隨著威力強大的爆炸現象,稱作超新星爆發。因此前陣子天文學家觀測到參宿四的光度有些奇怪的變化時,不免猜測是否有機會一睹紅超巨星的爆炸實況。

「早期超新星巡天計畫」近期觀測到一顆紅超巨星從死亡前至爆炸過後約130天的過程。此研究由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的博士生加蘭(Wynn Jacobson Galán)主導,他使用夏威夷Haleakala天文台的Pan-STARRS望遠鏡進行巡天計畫,並於2020年間發現了1顆紅超巨星的爆炸,名為SN 2020tlf。

我國天文學家

記錄早期光度變化

此一天體距離地球大約1億光年遠,而團隊早在爆發前100多天,就偵測到其不尋常的擾動,這也是首次發現紅超巨星在爆發前的光度變化。

天文學家認為,此一現象可能是由瀕死前的紅超巨星所拋散出的自身物質所造成,其光度變化通常十分微小,需要足夠靈敏的望遠鏡才能發現,這也是為什麼從未在紅超巨星爆發前發現此一現象,而觀測此一現象將有助於了解大質量恆星如何死亡。

由於較早的研究認為,紅超巨星在死亡前相對平靜,沒有劇烈的噴發或輻射的證據。但這次的新觀測在爆炸前的最後一年,探測到紅超巨星的明亮輻射。這表明這些恆星中至少有一些必定在其內部結構上發生了重大變化,導致它們在坍塌之前大量噴出氣體。加蘭表示:「這是我們理解大質量恆星在死亡前一刻,所做的事情的一個突破。」

中央大學分享,校內鹿林天文台的1公尺望遠鏡,主要貢獻在監測超新星爆發後的早期光度變化,有助於天文學家更精確的測量超新星的物理性質,這也是「早期超新星巡天計畫」的宗旨,能夠在最早的時間點上捕捉到超新星的變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