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圖書館】編織在地書香世界

張育珊 圖/台中縣大甲鎮立圖書館 |2008.01.05
1006觀看次
字級

台中縣大甲鎮立圖書館



大甲鎮是個人文鼎盛的沿海小鎮,以大甲鎮瀾宮「大甲媽」宗教文化聞名,而大甲鎮圖書館推展地方文化與鎮民閱讀,編織在地的書香世界。

大甲鎮圖書館是台灣最早設立的圖書館之一,昭和七年(一九三二年)日治時代即已設置,名為「大甲街圖書館」,設在大甲媽祖廟(鎮瀾宮)北面廂房,幾經遷徙,遷移至現址。

大甲鎮圖書館館長雷養德表示,大甲鎮圖書館原本與其他鄉鎮圖書館相似,只是一棟硬邦邦的建築物,無法吸引人潮。

近年因文建會實施的「公共圖書館空間及營運改善計畫工程」,才讓圖書館有機會改善長期空間配置不當的問題,重整圖書館的門面與動向,讓圖書館更有親和力、更方便使用,提供更舒適的人性化空間。

打破冰冷外牆,使用強化玻璃

新的大甲鎮圖書館大門,是四片大型的玻璃門,活動式的設計,可旋轉成四面展示櫥窗,雷養德說,這是他理想與夢想的大門,全國首創的文化櫥窗兼門面。

改善空間的法寶是大量使用強化玻璃,一樓的兒童閱覽室打掉冰冷的外牆,運用大量的玻璃採光,視野可以亳無阻礙的透視到外面,可以看到社區、學校及街景,室內陳列低矮書櫃方便學童取閱,也讓空間更加寬敞。 大甲鎮圖書館是少數夜間打燈的圖書館,要讓圖書館有溫馨的感覺。

雷養德說,一般圖書館都是用白光,大甲圖書館偏愛暖調的色彩,透過大型的玻璃窗、門,看到圖書館內部空間,讓閱讀者與路人皆感到溫馨。

圖書館的二樓與三樓因採光不足,因此加鑿了一個天井,引入光線,空間變得明亮溫韾。鎮民到圖書館直喊:「我們的圖書館真的變大了。」

年借書量達十一萬冊

自從空間改善後,圖書館的年借書量由六萬冊增到十一萬冊,大甲鎮約八萬人口,增加近一倍的借書量。雷養德認為圖館是不設限的「人」空間,只要是人,都可以使用圖書館,圖書館不可以自己設限。

因此大甲鎮圖書館將圖館借書證的年齡降到零歲,增加借閱本數,辦理「整班辦證」到校服務,包括幼稚園到國中、小等學校,都可以向圖書館申辦。有兩位國小的姊妹,各自記錄的閱讀書籍,學童閱讀的空間很大,皆達一千五百冊左右。

倡導地方文化

為保存大甲鎮的文化遺產,圖書館還舉辦「台中縣大甲媽祖文化節」———大甲媽祖進香老師研習團,進香之田野調查,出版「民俗與文化」專書等。連大甲圖書館的借書證都有二種樣式,分別是鎮瀾宮的大甲媽像、大甲鎮的鐵砧山,都是雷養德的攝影作品,其中,大甲媽祖神像的借書證取名「大甲媽祖智慧平安卡」,流露濃濃的地方味。

雷養德還與藝文界尋找地方根源,在大甲鎮倡導「道卡斯」文化(道卡斯(Taokas)是平埔族稱呼「大甲」的地名),在圖書館陳設「道卡斯藝文空間」,舉辦「大甲道卡斯藝術月」系列活動等。

運作十多年的讀書會

大甲鎮圖書館較特殊的是,有個十多年的讀書會,協助建立地方文獻資料中心,負責調查、蒐集、整理出版地方文獻。雷養德是讀書會的成員之一,讀書會配合圖書館推廣文化活動,義務擔任鎮瀾宮、三級古蹟貞節牌坊與文昌祠的導覽解說,還協助出版《發現道卡斯———大甲老照片》《發現道卡斯———大甲村庄史》等叢書。大甲鎮圖書館可說是少數落實地方文化建檔保存的圖書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