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當高血壓 醫師:避免突發性心臟猝死 患者需提高警覺 臨床醫師應細判
【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氣溫突降,心血管病患紛紛向醫院報到,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不知道自己是心肌梗塞高危險群,只當是高血壓,除了可能有用錯藥物的風險,更因不知提高警覺,讓自己處在高危險中。
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子,常因胸悶不舒服,天氣變冷後感覺愈來愈明顯,到門診求醫,醫師診斷為高血壓,吃藥即可。沒想到隔天吃了藥,差點暈倒在會議室,被送入醫院,經醫師詳細檢查,才發現患者已經有心肌梗塞問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臟外科醫師王志軒指出,目前有愈來愈多的心肌梗塞檢測儀器,除了患者自己提高注意,臨床醫師也應更仔細的研判,因為包括心肌梗塞、動脈剝離等,都可能造成突發性心臟猝死。
王志軒說,氣溫下降,心血管門診、急診量就會增加二到三成,他說,癌症雖是十大死因之首,但心臟疾病、腦血管病變等心血管疾病才是國人健康的最大威脅。
他說,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心臟專科醫師現在可以利用更敏感、更準確的血液檢查及影像學檢查,來偵測出範圍更小、甚至過去無法確定診斷的心肌梗塞。
他也提到,歐洲心臟學會及世界心臟聯盟,去年十月已經發表最新的心肌梗塞一致性的定義,清楚說明心肌梗塞時的血液及心電圖變化,足以做為臨床醫師判斷。內容中也建議臨床醫學界,在下心肌梗塞診斷時,應同時說明相關臨床資料,包括心肌壞死的情況、左心室功能、冠狀動脈疾病的嚴重程度、發生心肌梗塞的原因,及時間上的關連性等,足供國內參考。
剛進入新的一年,就連續多日低溫,有心臟血管問題者需留意保暖,而平日有胸悶,或天冷胸悶就加劇者也須留心,應進行徹底的心臟血管檢查,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