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經濟發達又社會平等,是人類社會的美夢,這點全球以丹麥最行,舉世稱羡;而丹麥之所以成功,靠的是全球最高的所得稅率。但近年非僅許多國家不再艷羨丹麥,丹麥人自己也大量出走,在所得稅一直調降的英國,倫敦丹麥移民多到已有「丹麥街」之稱。今天的丹麥,勞力短缺,產業拉警報。
三十四歲的軟體工程師索倫森從哥本哈根一所商學院畢業,向全歐陸和中東的企業應徵工作,就是不理丹麥國內企業。他三十歲時,在國內年入十萬美元(台幣三百二十三萬元),但得繳百分之六十三的稅;後來有機會轉到國外,最後落腳德國法蘭克福,每年繳給德國政府的稅不超過所得百分之二十五。
一家氣候控制科技公司的CEO簡森說,下一代丹麥人往往出國念書,英語流利,足跡遍見海外,國際化的程度很深,在海外就業的機會也高。所得和所得稅之間的關係,他們算盤撥一撥,寧留國外。
總部在巴黎的「經濟合作/組織」預測,二○○九年起五年,丹麥經濟成長率將滑落到百分之一,主因就是人才短缺,癥結則是百分之六十三的超高邊際所得稅率。歐洲早已吹起降稅風,愛沙尼亞和斯洛伐克五年前開始,奧地利和德國跟進,大砍原來偏高的邊際稅率。倫敦更早自一九八○年代就降低高所得稅率,成為倫敦維持其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要素。
丹麥二○○五年勞動力萎縮一萬九千人,這是一個人口二百四十萬的國家所禁不起的慘重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