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感動台灣的人物

文/婁靖平、曾博群、羅智華、陳玲芳、李祖翔、曹麗蕙、張穎容專題整理報導 |2022.01.03
1770觀看次
字級
因為想做一件「對後代子孫有益」的事,68歲的黃錫佳向上天發願種樹,多年來翻山越嶺、撒下百萬顆綠樹種子。每天清晨5、6時,來自雲林鄉間的黃錫佳,背起一袋袋茄苳樹種子,為山林撒下一顆顆樹種,投入20年來,從未中斷,即使散盡家財,也無怨無悔、不求回報。 圖/資料照片
2014年24歲的排灣族女子尤希谷(Yoshiku)到東非自助旅行,不捨烏干達情況,決定留下幫助弱勢婦女與貧童,隔年她與3位夥伴成立非營利組織「烏干達轉變生命協會」,讓當地弱勢婦女看見希望,為貧童找回上學的路。尤希谷在烏干達7年間住院4次,得過兩次瘧疾、1次傷寒以及4次食物中毒,還出過1次車禍,她並不認為自己過得艱苦;即便6、7年並未領任何薪水,她仍認為,幫助烏干達弱勢,就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圖/資料照片
台鐵太魯閣號408列次4月2日於清水隧道口發生撞車意外,造成49人罹難、逾200人輕重傷。佛光山月光寺、日光寺第一時間發動佛光會員助念、慰懷家屬,協助頭七、公祭、焰口法會等為亡者超薦,並於事故現場舉行「三時繫念超度法會」。以宗教撫慰人心,讓事故亡者安息、生者安心。圖/資料照片
自新冠疫情發生後,醫護人員在高危險的場域工作,冒著染疫風險仍堅守崗位。2月初衛福部立桃園醫院爆發群聚,有醫護也確診,甚至疫情向外擴散,因此展開全院清零計畫、清消作業,歷經40天畫下句點,恢復營運當天,有數百名醫護在場見證,大家都露出雀躍表情,有醫生卸下肩上重擔說「如釋重負」,更有服務30年的護理師說「打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勝仗」。圖/中央社
彰化縣花壇鄉八德堂堂主「赤腳善人」賴士田,將賣鞋及誦經所得全數捐出,行善二十多年來,估計連同善款與濟助物資,已逾6000萬元;他尤其喜歡贈送圖書,累計已捐送超過300萬元、2萬冊。他說:「自己夠用就好,看到大家沉浸書香,開智慧,我就歡喜。」 圖/資料照片
受疫情延宕一年的東京奧運,中華代表團拿下2金4銀6銅,共12面獎牌,寫下中華在奧運史上最佳成績。「舉重女神」郭婞淳以壓倒性實力,在舉重女子59公斤級奪金;羽球男雙「麟洋配」李洋/王齊麟表現倒吃甘蔗,決賽直落二擊退中國大陸組合,奪得中華羽球隊在奧運首面金牌。圖/法新社
義大醫院院長、骨科名醫杜元坤長期到澎湖義診,30年來捐上億元做公益,他2020年因大病暴瘦十幾公斤,感到人生無常,為澎湖惠民醫院重建募款時說:「已預立遺囑,身後財產全捐公益,不留子孫,病後身體狀況尚可,要更努力賺錢捐出去。」他每月都捐一半薪水行善,已經捐超過1億元。圖/資料照片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保所副教授、人稱「黑熊媽媽」的黃美秀,致力台灣黑熊保育逾20年,帶領學生上山,為國內首位將無線電發報器用於黑熊追蹤的學者。在險峻環境裡,黃美秀一行人常一進山裡就失聯,「不可預期性太多了,所以我遺書也寫好了」。她將繼續以更多元方式,發揮最大影響力,讓「台灣黑熊從保育名單下架」,也希望國人更愛護自己的家園,從野生動物保育出發,留下最珍貴的天然物種給下一代。圖/資料照片
在台北精華地段擔任髮型設計師的張立欣,連續3年每隔半年就會帶著剪髮工具,背起登山包,搭車到花蓮,手腳並用地爬上與世隔絕、被外界稱作「黑暗部落」的大同及大禮部落,為山上居民修剪頭髮。張立欣曾邀請同業上山義剪,但多數人聽到爬山5小時都打退堂鼓。她說,只要還走得動,就會一直義剪下去。圖/資料照片
78歲黃萬枝在嘉邑行善團任補路、造橋義工,每天清晨天剛露出魚肚白,他就套上工作鞋準備出門,這雙「鑲」滿黑色瀝青、愈穿愈沉重的鞋,已跟著他踩踏、修補無數道路坑洞、興築多座橋梁,不到鞋子「開口笑」不換新。他30年如一日造橋補路,贏得「黑腳菩薩」封號。 圖/資料照片

文/婁靖平、曾博群、羅智華、陳玲芳、李祖翔、曹麗蕙、張穎容專題整理報導

東京奧運 中華健兒2金創佳績

受疫情延宕一年的東京奧運,中華代表團拿下2金4銀6銅,共12面獎牌,寫下中華在奧運史上最佳成績。「舉重女神」郭婞淳以壓倒性實力,在舉重女子59公斤級奪金;羽球男雙「麟洋配」李洋/王齊麟表現倒吃甘蔗,決賽直落二擊退中國大陸組合,奪得中華羽球隊在奧運首面金牌。



排灣族尤希谷 翻轉烏干達弱勢

2014年24歲的排灣族女子尤希谷(Yoshiku)到東非自助旅行,不捨烏干達情況,決定留下幫助弱勢婦女與貧童,隔年她與3位夥伴成立非營利組織「烏干達轉變生命協會」,讓當地弱勢婦女看見希望,為貧童找回上學的路。尤希谷在烏干達7年間住院4次,得過兩次瘧疾、1次傷寒以及4次食物中毒,還出過1次車禍,她並不認為自己過得艱苦;即便6、7年並未領任何薪水,她仍認為,幫助烏干達弱勢,就是她「生命的一部分」。



黑熊媽黃美秀

為護生寫好遺書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保所副教授、人稱「黑熊媽媽」的黃美秀,致力台灣黑熊保育逾20年,帶領學生上山,為國內首位將無線電發報器用於黑熊追蹤的學者。在險峻環境裡,黃美秀一行人常一進山裡就失聯,「不可預期性太多了,所以我遺書也寫好了」。她將繼續以更多元方式,發揮最大影響力,讓「台灣黑熊從保育名單下架」,也希望國人更愛護自己的家園,從野生動物保育出發,留下最珍貴的天然物種給下一代。



張立欣徒步上深山 連3年義剪

在台北精華地段擔任髮型設計師的張立欣,連續3年每隔半年就會帶著剪髮工具,背起登山包,搭車到花蓮,手腳並用地爬上與世隔絕、被外界稱作「黑暗部落」的大同及大禮部落,為山上居民修剪頭髮。張立欣曾邀請同業上山義剪,但多數人聽到爬山5小時都打退堂鼓。她說,只要還走得動,就會一直義剪下去。



新冠疫情下 前線醫護慈悲奉獻

自新冠疫情發生後,醫護人員在高危險的場域工作,冒著染疫風險仍堅守崗位。2月初衛福部立桃園醫院爆發群聚,有醫護也確診,甚至疫情向外擴散,因此展開全院清零計畫、清消作業,歷經40天畫下句點,恢復營運當天,有數百名醫護在場見證,大家都露出雀躍表情,有醫生卸下肩上重擔說「如釋重負」,更有服務30年的護理師說「打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勝仗」。



杜元坤行醫30年 財產全捐公益

義大醫院院長、骨科名醫杜元坤長期到澎湖義診,30年來捐上億元做公益,他2020年因大病暴瘦十幾公斤,感到人生無常,為澎湖惠民醫院重建募款時說:「已預立遺囑,身後財產全捐公益,不留子孫,病後身體狀況尚可,要更努力賺錢捐出去。」他每月都捐一半薪水行善,已經捐超過1億元。



黑腳菩薩黃萬枝 造橋補路30年

78歲黃萬枝在嘉邑行善團任補路、造橋義工,每天清晨天剛露出魚肚白,他就套上工作鞋準備出門,這雙「鑲」滿黑色瀝青、愈穿愈沉重的鞋,已跟著他踩踏、修補無數道路坑洞、興築多座橋梁,不到鞋子「開口笑」不換新。他30年如一日造橋補路,贏得「黑腳菩薩」封號。



黃錫佳報天恩

種下百萬棵綠樹

因為想做一件「對後代子孫有益」的事,68歲的黃錫佳向上天發願種樹,多年來翻山越嶺、撒下百萬顆綠樹種子。每天清晨5、6時,來自雲林鄉間的黃錫佳,背起一袋袋茄苳樹種子,為山林撒下一顆顆樹種,投入20年來,從未中斷,即使散盡家財,也無怨無悔、不求回報。他說,「我們賴以為生地的土地其實很誠實,人類怎麼對待它,它就怎麼回報人類」,好好善待這片土地,才能種善因、得善果。



列車事故 佛光山慰亡靈安人心

台鐵太魯閣號408列次4月2日於清水隧道口發生撞車意外,造成49人罹難、逾200人輕重傷。佛光山月光寺、日光寺第一時間發動佛光會員助念、慰懷家屬,協助頭七、公祭、焰口法會等為亡者超薦,並於事故現場舉行「三時繫念超度法會」。以宗教撫慰人心,讓事故亡者安息、生者安心。

事隔半年,高雄城中城10月14日發生大火釀46死,引發社會關注老屋的安全問題。佛光山本著同體共生的精神,以佛法超度亡靈,協助助念、豎靈、頭七、滿七三時繫念、告別式、灑淨等佛事法會,安定人心。另有不少在地餐飲店家,主動發起待用餐、免費索取換洗衣物服務,展現患難見真情的精神。



赤腳善人賴士田

捐圖書2萬冊

彰化縣花壇鄉八德堂堂主「赤腳善人」賴士田,將賣鞋及誦經所得全數捐出,行善二十多年來,估計連同善款與濟助物資,已逾6000萬元;他尤其喜歡贈送圖書,累計已捐送超過300萬元、2萬冊。他說:「自己夠用就好,看到大家沉浸書香,開智慧,我就歡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