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花押。
「花押」有兩種。
其一,是個人署名;舊時公文契約上的草書簽名,或代替簽名之特定符號。始於唐朝。
其二,是印章的一種,一般沒有外框,鐫刻草寫或花寫 (別出心裁之作) 所簽之押,由於摹仿困難,而成為取信的憑記。源於宋代。
這類印章在唐宋時期,以金、銀、銅、玉或水晶、犀角、象牙、竹、木等為材,質地較為堅硬,皆委於工匠刻製。
至元代文人畫家王冕,親自奏刀入石,開篆刻之先河。首創以鬆軟易刻的花乳石,代替堅澀難瑑的硬質印材,是為石印之始。
誠然,園無石不秀,齋無石不雅。隨著印石的崛起,壽山石、青田石等優質印石玩賞者益多,方寸印石遂成文人雅士的書齋清供,好事者更以「文房第五寶」譽稱。
友人奇發兄,平時雅愛文房古玩,昔日同好三五成群,常至高雄十全路之玉市集散場,以尋覓佳石為趣。某日攜印石來訪,即席簽署「發」,單一字,囑託特製「花押」一方,於是應緣完成此印。
此押隨形圈以外框,將簽署之草書墨跡,精細、準確鉤摹後轉印上石,運刀力求平穩,使轉一絲不茍,務必讓線條流暢,令原跡重現;鑿刻完成後,可說是「下真跡一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