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istor , 1947年
發明者:約翰‧巴丁(John Bardeen),1908~1991年
瓦特‧布拉頓(Walter H. Brattain),1902~1987年
威廉‧蕭克利(William B. Shockley),1910~1989年
製造商: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
在無線通訊上,電晶體被用來放大類比訊號,或用做計算機處理器的電路板開關。在電晶體發明之前,一般人都是用李‧德雷福斯特(Lee de Forest)於一九○六年所發明的放大真空管。但是,真空管耗電又耗熱,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的研發主管莫芬‧凱利(Mervin kelly)召集了一批優秀的科學家,希望集思廣益,發明出更好用的產品。當時由學者蕭克利領軍,帶領實驗物理學家布拉頓及理論物理學家巴丁等所組成的優秀團隊。
布拉頓及巴丁的研究進度緩慢,直到一九四六年秋天,巴丁憤怒地將他們的成果丟進實驗室的水桶裡,他在極度挫折及絕望中,突然發覺他們的研究可能走錯方向,誤解了電子的屬性,才將金屬線做的點接觸式電晶體插入塑膠板中。蕭克利對他們的研究非常失望,他在芝加哥的旅館閉關了四個禮拜,終於提出新的想法,並於兩年內做出原型,第一個電晶體於一九四八年問世,據說是貝爾實驗室的工程師兼科幻小說家幫忙命名的。
發明電晶體的三位科學家僅從自己的發明中獲取少許報酬,不過,這項發明卻讓他們獲得了一九五六年的諾貝爾獎。尤其是電晶體收音機的問世,讓記考查爾斯‧史都華(Charles Stewart)從沙漠游牧民族貝多因人(Bedouin)處,聽到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被刺殺的消息。時至今日,無論是錄影機、手機、影印機、汽車或是電玩遊戲,電晶體在各種電器設備中無所不在。沒有電晶體,就沒有今日的網際網路,人類也不可能登上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