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警告 未來10年恐有百萬物種消失

 |2022.01.01
1823觀看次
字級
北冰洋海冰快速融化,科學家預估到2035年夏天,北極熊將無棲身之所。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德國分會警告,空前增長的環境威脅,正將許多動植物推向絕種,未來10年恐有超過100萬個物種消失,將是自恐龍絕滅以來最嚴重的生態滅絕景況。

德國之聲(DW)報導,WWF德國分會發布「2021年的贏家與輸家」(Winners and Losers of 2021),這份報告每年會列出目前生存受嚴重威脅的動物,以及保育方面的進展。

報告顯示,目前有14萬2500種動、植物,列名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其中4萬種面臨「滅絕」威脅。

WWF德國分會發表聲明指出,這是1964年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建立以來,上榜物種最多的一刻。

聲明說:「有大約100萬個物種恐在10年內滅絕,將會是恐龍消失以來最大的滅絕事件。」

WWF德國分會主任布蘭德斯(Eberhard Brandes)表示,當前急需具決定性的環境保護政策,尤其是對抗氣候變遷。

他說:「物種保育已不僅是解決環境問題,更是人類最終會否也被列入瀕危紅色名錄、從而成為自己生活方式受害者的問題。」

非洲象數量正在銳減中(圖為台北市立動物園非洲象)。圖/北市動物園提供

列名WWF德國分會年度報告最慘「輸家」的動物是非洲象與北極熊。非洲象的數量31年來銳減86%,北冰洋則是海冰快速融化,科學家預估到2035年夏天,當地就不再有冰面,屆時北極熊就無棲身之所。

2021年的輸家榜上還有灰鶴、大江珧蛤(地中海最大的扇貝類)與巡游魚類等。

贏家榜上,瀕危大型貓科的伊比利亞猞猁於西班牙及葡萄牙重現。2002年時全球僅剩94隻,到2020時已有超過1100隻。

有「最笨重飛鳥」之稱的大鴇,2021年在德國的數量也顯著增加,達40年來最高水平。研究人員2021年算出347隻,遠高於1997年時的57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