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三義訊】無論是觀音、地藏菩薩,姿態或站或坐,一尊尊無不法相莊嚴,這些都是雕塑家陳家福的創作。
陳家福美工科出身,民國八十二年退伍後,隨學長陳紹寬學習雕塑,當時國內遊樂園景氣正好,有大量庭園造景或人像的訂單,陳家福從中接觸了各種雕塑材質,最後選擇銅雕,「銅的色澤、質感與重量,能表現雕塑的質感。」陳家福說。
民國九十六年他成立個人工作室「埵泥創作」,專攻銅雕佛像,先以陶土塑出造型,接著開模、鑄臘,完成的蠟雕經過細部修整後,就可以殼模、鑄銅,最後再將銅像進行細部焊接及上色。
陳家福創作佛像注重面部表情,特別是鼻子和眼睛的線條。「雕塑的美感也有流行趨勢,真正受到歡迎的風格都是固定的,看你怎麼在其中變化而已。」陳家福說,有時候市場要的跟自己想法違背,也只能「撐過去」。
對於自己的作品,陳家福堅持限量,「現在一個模頂多做三十個」,之後就打碎模具,讓作品從此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