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電】由華人王崇仁重金收藏的一座「五重舍利塔」,經過考古專家和佛教界考證,確認為中國五代至宋朝時期所製作,整體均按規制供奉釋迦牟尼佛舍利,保存基本完整,是繼法門寺唐代地宮佛指舍利出土後的又一重大發現。收藏者表示將此國寶級文物無償捐獻。
據了解,這座寶塔是由王崇仁在今年四月間,從一名居住在香港的台灣收藏家處購得。五月,受王崇仁委託的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聘請從事考古、宗教、文物方面的專家學者,成立了「五重寶塔回歸捐獻委員會」,主持研究論證及捐贈事宜。來自各地數十名專家學者,圍繞著五重寶塔的始製年代、舍利供奉形式、舍利主人身分、塔身形制及寶塔裝飾體現的佛教儀軌制度等,進行深入研究。
五重舍利寶塔是依次套裝,由外及內,分別為石塔、鐵塔、銅塔、銀塔和金塔(臥獅托金瓶)。最外面的石塔外,立四尊天王雕像,氣勢威嚴。
該塔製作與裝飾集雕刻、冶鑄、錘鏨、彩繪、貼金、鎏金、珍珠編綴等諸工藝於一身,輝煌絢麗,具有很高的藝術、歷史及宗教價值。
此外,專家還一致認為佛舍利五重寶塔的年代,屬於五代至宋朝(西夏、遼)時期,其原藏地點,從保護修復時發現的黃土及佛教發展史等特徵,判斷為在中國北方。
目前,佛舍利五重寶塔尚未確定交由中國那一家博物館收藏,捐獻者王崇仁說:「凡事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