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貢獻雖逾美國 碳排放也最高 更不願處理國際紛爭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新聞周刊》雖然行文指出,中國成為全球強權已成現實,但它也表示中國仍有許多挑戰與困境得面對。國際版主編札卡利亞就直言,「現階段而言,中國仍然很脆弱」。
札卡利亞所寫的年終專題文章認為,由許多全球事務可以看出,中國早已成為地球上第二重要的國家,今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力量更超越美國,成為從三○年代以來,首次超越美國的國家。
然而,僅管食品原料、能源及工業產品,中國都是全球最大的消費者,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超過美國,成為國際上碳排放最高的國家。
中國在經濟上及政治上的推進力量能否持續,對於中國與國際事關重大。札卡利亞說,中國已認知到本身的脆弱,也因此總認為自己是開發中國家。但也由於這種觀念與逃避心態,中國才會「把地球暖化及人權視為是富裕國家才需考慮的問題」。
在這種認知之下,從朝鮮紛爭到伊朗問題,中國都未能及時展現它的國際責任,也沒思考到這些問題對所有國家其實是「利害與共」。
札卡利亞指出,一向是唯一強權的華盛頓並不習慣有另一個強權出現。人權問題、台灣問題及其他難測的事件,在彼此不信任及國內不願示弱的情況下,都可能演變成不好的局面,美國必須鄭重思考中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