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它不僅是一個飯糰、一份三明治,還蘊含許許多多人的關懷和期待,願孩子得到愛、溫暖、安全及有家的感覺,希望他們看見榜樣和真實,成為健康、人格完整成熟的人,日後懂得助人行善;麟洛教會的學童「愛心早餐」,被屏東縣府列為推動宗教公益化政策的典範。
五時天未亮,十多名冒著寒風的會友,早聚集在教會晨禱、讀經,才赴教會舊辦公室準備早餐。今天的早餐是三明治,惠香、狄鳳、金珠及阿秀等媽媽,將麵包、肉片、生菜及沙拉備妥;慰凡、菊庭夫妻等,再帶著半成品到麟洛、富田、西勢國小及麟洛國中。
七時正,五十多名睡眼惺忪的孩子,陸續到各校特定教室坐下,阿亮等大哥哥、大姊姊,在台上賣力講小故事,稍後,三明治端上桌,孩子愉快地享用美味,再回各班上課。
麟洛教會陳慧美說,「愛心早餐」的設計,是希望兼具教育功能,除了在孩子面前完成半成品,使其留下深刻印象,日後懂得去助人外;用餐前短短十五分鐘的品格教育,讓福音往下扎根。
一開始,麟洛教會為社區學童做課輔,見部分孩子因家庭因素,常常三餐不繼,於是陳慧美開始動手炒麵,「看見孩子滿足的樣子,就打從心底高興起來。」農曆年前,她還帶著這些孩子上街,買想買的衣服,讓孩子們雀躍不已。
經學校協助調查後,去年十月間「愛心早餐」,率先在麟洛國小登場,再擴及鄉內其他國中小。現在除了陳慧美,陸續多人加入行列,大家出錢出力,像經營早餐店林惠珍,每周一免費供應全部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