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大自然》濕地昆蟲的好爸爸

陳仕泓/文 關渡自然公園/圖 |2007.12.19
2008觀看次
字級

 
濕地生物為了要適應水的環境演化出許多特殊的構造與行為。

牠們可能要對抗水的浮力及阻力,所以想辦法在氧氣稀少的水環境中進行呼吸,或者在溫度高低的情況想盡辦法保暖,甚至還要想辦法順利繁殖,這樣才能讓牠們不在水生世界中缺席。而這次要跟各位介紹的是水生世界中的好父親代表--水棲昆蟲椿象科中的田鱉。(圖為大田鱉)

田鱉這類的水棲昆蟲是肉食性的動物,牠們以水中的小型動物為
主食,牠們必須要離開水面或靠近水面,利用尾部的呼吸管進行氣體交換,只是他們的呼吸管比較短,不容易看出來。

而田鱉中的負子蟲是許多同學相當熟悉的動物,牠的繁殖行為就
是母蟲會把卵產在公蟲身上,然後由公蟲帶著這些卵到處跑。保障這些卵可以順利孵出。

通常公的負子蟲都會小心翼翼的照顧自己的孩子,但是真正遇到危險時,牠們有可能會放棄這些卵,所以同學看到負子蟲有背卵時,不要去打擾牠們,在旁邊小心觀察就好,千萬不要用手去碰觸。(圖為負子蟲)

大田鱉是台灣體型最大的椿象,最長可以達到十公分大,比一個小朋友的手掌還要大。(圖為負子蟲)

大田鱉會把卵產在靠近水的樹枝上。而照顧卵的田鱉爸爸,牠們要控制卵的濕度,所以會到水裡沾濕自己的身體。牠們也常常要幫這些卵遮風避雨,並抵擋強烈陽光的照射,讓牠們的小孩可以順利孵化。
(圖為負子蟲寶寶)
只可惜大田鱉對於水質的要求很高,台灣日漸破壞的濕地環境要
找到牠們的蹤跡,真是越來越難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