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小約7-8%盛行率 僅1/5患者就診 錯失疾病黃金治療期 將影響行為發展
【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根據台大醫院兒童精神科醫師高淑芬的最新研究,台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童,約占兒童少年的百分之七到八。家有過動兒,媽媽的心理壓力比較大,會出現焦慮憂鬱、身體不舒服和睡眠等症狀。
高淑芬表示,國內外的過動症盛行率,至少有百分之五,今年她針對小學一年級到國中三年級學生調查,發現過動症學童比率約百分之七到八。如此推估下來,國小、國中校園裡,平均每班都有二到四個過動症孩子。
她說,過動症小孩,可藉由藥物和行為治療後,會有顯著改善。但許多家長一聽到吃藥就抗拒,醫界估計約僅有五分之一的患者就診,錯失了疾病的黃金治療期。
台北市議員楊實秋昨天以自己的小孩為例,說明過動兒只要按時吃藥,改變管教方式,就能改善。他說,他九歲的兒子福寶,五歲時被發現有過動症狀,從小愛搗蛋、無法專心,也很沒耐心,寫字用橡皮擦擦不乾淨就把整本簿子撕毀,還常常大叫。
可是他始終不願相信兒子有過動症,直到美國的朋友送他一本書,書上寫到「ADHD吃藥就像近視眼需要戴眼鏡矯正一樣,都是幫孩子解決問題。」他才開始正視福寶的問題,讓他按時吃藥,管教方式也做了改變。
高淑芬另一份研究,也發現與一般的母親相比,病童母親顯著有比較大的心理壓力,包括焦慮憂鬱、身體不舒服和睡眠等問題。
醫師表示,五到八成患者,過動症狀會持續到青少年,約有五到六成五會持續到成年。臨床上發現,約有二成五到四成過動孩童,特別是男生又併有早期行為規範障礙,長大成青少年或成人時會出現犯法及香菸、酒精、物質等濫用或反社會性人格疾患。
他說,家長早期認知孩子的過動,能進行藥物、行為調整等治療,加上教育性介入治療,對孩子與家長都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