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談到棄五蓋的內容,及五蓋對修禪定障礙性;以下再對五蓋作進一步的闡述。
問:五蓋都會障礙修禪定嗎?
答: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無知是真正的障礙,禪是有次第的修持法門,若無知的話,如何能修習禪定呢?「無知」指的是睡眠蓋與疑蓋。有人說:散亂的心,是修禪定的障礙,因為心念散亂,是無法進入禪定的;如掉悔蓋即是。
有人說:貪瞋是修禪定的真正障礙,因為禪是柔軟的善法,具貪瞋的心,也無法修習禪定。故,各各觀點不同。在這裡通稱「五蓋」,都是修禪定的障礙,如:四大不調的話,通身都是病。五蓋也是如此,具其中一種煩惱,都無法安心修習禪定的。
問:引發初禪的禪定時,五蓋完全去除盡了嗎?
答:這裡要說明一下。初禪的禪定,是離三毒為四分(四分指覺觀)。貪瞋癡各別發時,是三分,不叫做「等」,三毒同時生起,才叫做「等」。三毒分別生起,是覺觀而已;三毒同時生起,才叫「覺觀多」,即是四分。因為初禪是為「有覺有觀」。五蓋中,「貪、瞋」兩分是兩蓋,癡分有「睡眠、疑」兩蓋,三毒並起為等分的「掉悔蓋」。
若廣開四分,一分有二萬一千煩惱,四分就有八萬四千煩惱。從苦諦而言,則是八萬四千法藏;依集諦來說,則是八萬四千塵勞門;依道諦來說,則是八萬四千陀羅尼;依滅諦來說,則是八萬四千波羅蜜。四分的法相,有如此深入之理,五蓋的道理,也是如此。
上面所說棄五蓋,指的是「五鈍使蓋」,障礙初禪生起,若入初禪,此五鈍使的煩惱就盡了。
若五利使的五蓋,是障礙見真諦理。空見的人,執著所見為實在的,若與他意見相違背,就會生起瞋心,順從他的則起貪愛,即所謂的「貪、瞋」兩蓋。無明覆蓋清淨心念,錯誤執取一切,無法審查明了,即是「睡眠蓋」。心之躁動(掉),或憂惱已作之事(悔),皆能蓋覆心性,即是「掉悔蓋」。執著空見為實,又對法生起懷疑,即是「疑蓋」。此五種覆心,終不見真諦。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