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社會結構轉變,使得孩子在適應上出現一些問題,值得相關單位正視。
在少子化下,父母對孩子有過度保護的現象,尤其父母都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期待,加在孩子身上,於是只要英文能力好、電腦夠強、成績名列前茅,其他的部分就相對不重要,讓許多孩子只懂得讀書與玩樂,其他如家事、人際關係互動及自我修養等就被忽略了,甚至出現只享權利、不盡義務的偏差狀況。
另外,因為單親家庭愈來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無法獲得最完善的照顧,因此有些孩子在缺乏家庭溫暖下,往外尋求同儕團體的認同,甚至為了獲得物質或是歸屬感而加入幫派,這對社會的影響更是嚴重。
教育部、內政部等相關單位必須重視與因應這種現象,尤其在治安的維護、學校的人格培養與輔導上,都須加強。孩子是社會的一面鏡子,從一些現象中可以看到,孩子正在反撲大人世界的衝突與退化,相關單位還能視若無睹?黃柏霖(高雄市/市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