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島嶼會作夢」展 藝術家當「代夢人」為馬祖祈夢

曹麗蕙 |2021.12.20
868觀看次
字級
王煜松以藍曬圖為媒材創作出《在燈塔的日子》。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馬祖北竿廟宇有著代代相傳的「祈夢」習俗,信眾夜宿廟中,請求神明賜夢指點迷津,若無法入眠也有「代夢人」代為作夢,接收神明指示。由新生代策展人謝宇婷策畫的「如果島嶼會作夢」展覽,即是結合馬祖「祈夢」習俗,由5位藝術家扮演「代夢人」的角色,為戰地前線的馬祖列島作夢。展覽自即日起至2022年2月20日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展出。

謝宇婷表示,詩人白靈曾形容外島總是為本島服務,「看似地處邊境,卻始終作著別人的夢,無法選擇自己的未來」。她說,「我們試圖翻轉這樣的視野,藉由邀請『非馬祖人』甚至『非台灣人』的創作者,以馬祖為思考的錨點重新探究。」

展覽透過王煜松、許生翰、黃祥昀、澎葉生Yannick DAUBY、艾瑪‧杜松Emma DUSONG等5位來自台灣、法國藝術家,從個人身體或採集當地居民記憶的創作形式,感知這座島嶼,以多元的媒材與手法創作出5組作品。

許生翰《島迴》錄像作品中全身塗白的人,以夢遊的姿態環繞馬祖島上各個地景,走過坑道、老房、海石與道路,如夢遊般周而復始。

王煜松因著迷東莒燈塔的歷史,也好奇燈塔管理員如何在建築裡生活,而到了東莒燈塔駐村。他以藍曬圖為媒材創作出《在燈塔的日子》作品,化身燈塔守護者,將駐村當時的光捕捉下來,也試圖捕捉關於過去、未來、現在、時間與空間、記憶與想像。

來自法國澎葉生的錄像作品《在馬祖,她一無所聞。她聽聞一切。》,收錄馬祖居民的日常訪談與島上的環境音,影像與聲音相互交錯,以一個遙遠、獨立的視角,有別於我,以一個中介的、遊蕩的聆聽者,穿梭在島嶼風景之中。

法國藝術家澎葉生錄像作品《在馬祖,她一無所聞。她聽聞一切。》,收錄馬祖居民的日常訪談與島上的環境音,影像與聲音相互交錯。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