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冬至?習俗和由來是什麼? |2021.12.20 語音朗讀 2573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古代農耕時期,一年辛苦期待秋收冬藏積滿倉庫,人們在此時節休養進補,吃湯圓象徵團圓,也慢慢成冬至習俗。圖/pixabay 【本報綜合報導】冬至,又稱冬節、賀冬、冬至節、亞歲,二十四節氣之第二十四個節氣、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反。冬至日是一年中白晝最短之日,北半球冬至一般都在12月21日或12月22日,農曆用冬至所在月來定義十一月。在冬至時刻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冬至日亦是北半球(北回歸線以北)一年之中白晝最短,日影最長之一日,北極圈呈永夜狀態,南極圈呈極晝狀態。冬至之後陽光直射位置開始向北移動,北半球白晝時數日漸增長,正午太陽高度也日漸升高,日影逐漸縮短。冬至雖然是北半球理論上吸收太陽熱量最少的一段時間,但因為地球土壤跟海洋釋放熱量會有時間延遲,大部分情況下最冷的時期不是冬至前後,而是發生在冬至之後。冬至特性、稱呼冬至日該日,北半球黑夜最長而白晝最短,故又稱「長至」或「短至」(夜長至,或稱日短至),因此亦有「長至節」、「短至節」等節日。冬至日的前夜則稱為「冬至夜」。圖/unsplash陰陽五行學說歸納冬至有「一陽生」之象,由此冬至日也稱為「一陽節」。曹植《冬至獻襪頌表》記載:「千載昌期,一陽嘉節,四方交泰,萬物昭甦」。又大概關係到所謂「陽氣起」、「一陽至」,加上諸多拜賀之舉而令冬至增添「喜」意,因此冬至又得「喜冬」、「賀冬」、「秤冬」之稱,也就有著「賀冬節」此一節日。冬至日是數九寒天的第一日,俗諺「冬至交九」,從冬至日開始即進入「數九天」,以九日為一九,九九八十一日後遂寒冬過去,稱為九九數盡,民間因而有「九九消寒圖」記錄數九過程。而古時冬至節氣是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亦是歲之計算起訖點。因冬至節以往是僅次於新年的重要節日,應節習俗繁多,且民眾會大肆飲食慶祝,所以又俗稱「亞歲」、「肥冬」,在民間也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冬至大似年」、「大冬如大年」、「冬肥年瘦」、「肥冬瘦年」的俗諺,意指冬至的禮俗隆重如同新年、年節,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冬至一般民俗古代農耕時期,一年辛苦期待秋收冬藏積滿倉庫,人們在此時節休養進補,恢復生息準備過年物品,又民間習俗在冬至日需吃湯圓,象徵圓滿、豐碩,並增添一年歲月。所以農諺「冬至圓吃落去就加一歲」,演變至今,吃湯圓就成了大家過冬至的習俗,象徵團圓。 前一篇文章 中研院染疫案調查出爐 防護裝備穿脫未依SOP 下一篇文章 「印刷字造」巡迴展明起台中開展 遊戲中體驗創造文明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4【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2025.07.0405巴西玉米豐收節 如來寺傳揚三好2025.07.0406【老師的話】 解決煩惱的妙方2025.07.0507洛杉磯協會知賓 內外兼修展開服務2025.07.0308【生活智人140】「愛自然」執行董事勞利 展現自然照片的驚人威力2025.07.0509戴維思 用一萬步希望教養早產雙胞胎2025.07.0510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同心動員演習 後備軍人報到EMU700換裝首航服役逾半世紀 F-5E/F戰機除役北市電動公車 共享充電場域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