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付差額醫材中,冠狀動脈塗藥支架及腦脊髓液分流系統使用情形愈來愈多,健保署正在進行評估及研議,此兩項納入健保全額給付的可能性。圖/潘俊宏
【本報台北訊】術後為了有更佳的生活品質,不少國人常選用自付差額醫材,衛福部健保會每年年底均要求健保署,須針對自付差額醫材執行狀況進行報告。健保署最新統計發現,自付差額醫材中,以冠狀動脈塗藥支架及腦脊髓液分流系統使用情形愈來愈多,健保會委員即要求健保署應研擬此兩項納入健保全額給付的可能性。健保署表示,一切正在進行評估及研議。
健保署目前開放10種自付差額醫材類別,包括人工水晶體、人工髖關節、人工心律調節器、冠狀動脈塗藥支架、腦脊髓液分流系統、生物組織心臟瓣膜等,總計436項自付差額醫材,其中冠狀動脈塗藥支架截至今年9月使用占比達67.8%,腦脊髓液分流系統更是3、4年以上使用占比都維持在80%以上,顯示使用患者人數眾多。
衛福部健保會執行祕書周淑婉說,一項自付差額醫材能不能納入全額給付,必須視健保總額夠不夠、細部使用情形及納入後對經濟的衝擊如何等,或許健保署明年就會做出決定,明年12月時還會請健保署進行報告。
健保會委員也提到,健保署「醫材比價網」於醫材內容敘述太艱深難懂、不夠親民,希望健保署可以改善,採淺顯易懂、簡單的方式,讓民眾知道自付差額醫材的功能和一般醫材有何不同及效果,才可獲得充分選擇權。
圖/資料照片
「冠狀動脈塗藥支架年使用量大,要不要納全額給付,一切正在研議中。」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黃育文說,今年已委託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分析,若冠狀動脈塗藥支架納入全額健保給付,健保每年將多支出29億多元,接近30億元,但健保署新醫療科技的預算不多,還需視健保財務情形再決定如何處理。
腦脊髓液分流系統則已研議1至2年,正在與相關醫學會討論使用的必要性、給付規定及病人族群,若要納入健保全額給付則需為1.6億元至2億元。黃育文表示,自付差額醫材是否納入全額給付,必須評估醫療療效、經濟效益,以及病人需求性、預算可支應性等,一切都要好好研擬。
至於,「醫材比價網」的醫材內容敘述太艱深難懂。黃育文說,醫療器材是十分專業的材料,如人工水晶體不能僅依看遠、看近、老花作為定價標準,因此每項醫材功能都必須詳述,很難用三言兩語解釋,而所有用詞都是去年與相關醫學會溝通後,經過簡化再放上網站,但這部分會虛心接受,再和醫學會進行動態分析及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