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烏溪廢棄物調查出爐 塑膠垃圾逾7成

 |2021.12.16
1392觀看次
字級
荒野保護協會16日發布「台中烏溪健檢大調查」結果,協會理事長劉月梅指出,據她估算,可能要30年時間才能將全台河川整理乾淨;透過這次調查,盼能與第三河川局一起將烏溪變乾淨,若全台河流都能變乾淨,就是全台的福氣。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荒野保護協會今(16)天公布台中烏溪廢棄物調查結果,215公里河段中,清出總量約7.8萬袋的垃圾;廢棄物中塑膠製品超過7成,塑膠袋、塑膠瓶罐及一次性免洗餐具、吸管、飲料杯為大宗。

荒野保護協會發布「台中烏溪健檢大調查」結果。這次調查區段包含河岸及海岸約215公里,垃圾總量約110萬公升,若以雙北通用14公升垃圾袋計算,可裝滿超過7.8萬袋,平均每公里有400袋,其中出海口沿岸就占約4.2萬袋。

執行這次調查的荒野保護協會專員徐筱珺表示,調查從今年3月開始,中間遇到新冠疫情3級警戒暫緩,一直到9月才完成;分析河川廢棄物中,塑膠製品超過7成,以塑膠袋、塑膠瓶罐製品、一次性塑膠飲料杯和吸管、免洗餐具等最多。

徐筱珺進一步說明,廢棄物因人們生活型態、地形而有差異,在烏溪下游以破碎塑膠瓶、塑膠袋、一次性餐具及少部分保麗龍為主;愈往上游垃圾量並沒有減少,主要組成為整袋的家庭垃圾、大型廢棄物家具、事業廢棄物等,這些廢棄物並沒有沾附太多泥沙或風化的痕跡,因此推測可能大多是非法棄置。

徐筱珺提到,若觀察廢棄物熱點分布圖,80%垃圾集中在20%的「大烏龍」河岸區段,包含大肚區國道一號橋下、烏日高鐵站附近、烏溪流域出海口(鄰近龍井區、伸港鄉、線西鄉)。

徐筱珺指出,這些熱點大多集中在較隱密及建有圍牆的河岸段;另外在橋墩附近、河堤斜坡及自行車道的廢棄物,多為民眾休閒娛樂時丟棄的零散垃圾,如菸蒂、口罩、釣魚用具、一次性塑膠等。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表示,要與土地建立情感,才會覺得台灣值得珍惜;據她估算,可能要30年的時間才能將全台的河川整理乾淨,透過這次調查,期望能與第三河川局一起將烏溪變乾淨,若全台河流都能變乾淨,就是全台的福氣。

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副局長張稚煇表示,近幾年大量大型廢棄物的情況比較少見,但還是時常有部分亂丟垃圾的情況;去年台中、草屯一帶也在出海口攔到約1000公斤的垃圾;這次調查成果會提供給河川局及相關機關,做為廢棄物清除、防制的工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