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江村大墓,出土的部分彩繪著衣式陶俑。 圖/中新社
世傳為漢文帝霸陵的「鳳凰嘴」。
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國家文物局十四日在北京召開線上會議,正式確認了漢文帝霸陵的位置,是在陝西西安市東郊的白鹿原江村大墓。這是考古的重大發現,推翻百多年來一直認為漢文帝霸陵的位置是在江村大墓以北的「鳳凰嘴」之地。這項發現,同時宣告確認西漢十一座帝陵的位置。
中新網報導,二○一八年,陝西考古人員對西安市灞橋區白鹿原西端的江村大墓展開發掘,截至目前,已在三處陵區內發掘了七座大型陪葬坑,出土文物上萬件。而這一切,要從一樁盜墓竊盜案說起。
周圍外藏坑
仿官署府庫建造
二○一六年江村大墓外藏坑受到盜擾,為確認墓葬保存狀態及周邊文物分布情況,經大陸國家文物局批准,考古工作者對江村大墓及其附近的竇皇后陵、薄太后南陵和相傳為漢文帝霸陵的「鳳凰嘴」地點,進行了系統的考古調查、勘探,並對陵園外藏坑進行了考古發掘。
江村大墓平面為「亞」字形,地表無封土,墓室邊長約七十二公尺、深三十餘公尺,墓室四周發現一百一十多座外藏坑,外藏坑周邊有卵石鋪砌的陵園設施(暫定名「石圍界」),邊長約三百九十公尺,石圍界四面正中外側有門址,推測可能為獨立的帝陵陵園。
江村大墓與竇皇后陵周邊發現陵園園牆遺存,推測共處同一座大陵園內,大陵園東西長約一千二百多公尺,南北寬約八百六十三公尺。
考古發掘了江村大墓的八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銅印、銅車馬器及鐵器、陶器等文物一千五百餘件,銅印印文有「車府」、「器府」、「中騎千人」、「府印」、「倉印」、「中司空印」等,表明江村大墓周圍外藏坑應為模仿現實官署、府庫建造。
文帝劉恆
創造史上首個盛世
報導指出,江村大墓形制、規模均符合西漢最高等級墓葬規格,加上周邊分布竇皇后陵、薄太后陵,專家確認江村大墓為漢文帝霸陵。
而其結構布局與漢高祖長陵、漢惠帝安陵有明顯差異,奠定了西漢中晚期帝王陵墓制度的基礎。
漢文帝劉恆生於公元前二○三年,死於前一百五十七年,是西漢第三代皇帝,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是漢惠帝劉盈異母弟;生母為薄姬,曾被封為代王。呂后死後,太尉周勃聯合丞相陳平等人粉碎呂后家族勢力,迎立劉恆繼位,死後被諡為「孝文皇帝」,史稱漢文帝;他可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經推選而登基的皇帝,也創造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