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與比爾.蓋茲一起在哈佛大學就讀,並且在同一個班。一天,他們的同學艾倫他帶來了那年一月號的《大眾電子學》雜誌交給喬治,喬治隨手一翻,竟連一張美女圖片都沒有,便將雜誌扔給了比爾‧蓋茲。比爾.蓋茲拿起那本雜誌閱讀,立刻被一篇關於第一台個人電腦的報導吸引住了。
當晚,喬治與朋友瘋玩到深夜,而比爾.蓋茲卻徹夜難眠,他在思索著他的未來與電腦將來的發展趨勢,最後,他作出了輟學創業的決定。
起先,喬治與比爾.蓋茲分別創建了一家電腦公司。艾倫建議喬治:「現在世界上還沒有一家生產電腦軟體的企業,我們就專門來開發生產吧!」喬治認為,儘管軟體對電腦很必要。但它只是附加品,而且其弊病是容易被人盜版、複製。雄心勃勃的喬治要生產硬體,壓倒IBM公司與蘋果公司。
艾倫找到比爾.蓋茲,提出同樣的建議。比爾.蓋茲立即採納,讓公司全力投入到開發軟體的工作中。比爾.蓋茲與艾倫在喬治等一班同學的冷嘲熱諷下創辦了微軟公司。而喬治生產電腦硬體的銷量,連IBM一個小部門都比不上,當年就破產了。
有人埋怨:「都說『機會只垂青有準備的人』,我發財之心早就準備好了,怎總不見機會垂青我呀?」實際上,每個人都可能像喬治遇到機會,問題在於,當機會來時,你可能沒有悟到,才沒把機會當成是機會。有不少人像喬治一樣,與機會擦肩而過,無法成就,缺的不只是一顆「有準備的心」,而是一種悟性。這種悟性就是眼光,而比爾‧蓋茲他具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