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避免憂鬱症呢?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一、均衡的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酒、油炸類、醃漬食品),並採用低糖指數飲食(包括全麥、五穀雜糧等,避免血醣急遽變化而影響心情),以細嚼慢嚥、保持舒適心情及環境,藉食物紓壓。
二、充足的睡眠:根據研究,每人一天的睡眠時間,維持在六至八小時最適當,同時需保持良好睡眠品質及環境,如注意光線及音量。
三、運動與休閒:適度與適時的運動,可減緩壓力所帶來的不適。醫學研究證實,運動時會釋出類似嗎(腦)啡物質,可協助精神提升產生快樂的感受。另據研究調查顯示,音樂也可協助壓力釋放與心情放鬆,所以選擇一些靜態的音樂或心靈音樂,協助紓解壓力。
四、按摩或SPA:壓力最容易造成肌肉僵硬與痠痛(常見於頸肩部),因此結合適度的按摩,不但可增強身體抵抗力,更可舒緩因壓力所造成的肌肉痠痛。
五、找人傾訴(傾倒心靈垃圾):有壓力時最怕悶著不吭聲、形成「悶燒鍋」就糟了!應該儘快找個可以信任的朋友或家人說出來,也可以找精神科專業人員,進行會談紓壓。
六、使用腹式呼吸法:隨時養成深呼氣、吐氣腹式呼吸法,每天至少八十次,不限時間及場地,讓情緒平穩並搭配肌肉伸展動作,以減輕壓力造成身、心的挫折。
七、務必遠離酒及毒品:有些人習慣用抽菸、喝酒甚至吸毒來逃避壓力,這是相當危險且類似慢性自殺的行為,不但無法解除壓力,還會造成上癮困擾,長時間下來一定會危害身體健康。
八、每天寫心情日記:建議每天睡覺前,把自己的心情寫下來,做成記錄,如果發現長期記錄,都是負面思考的情緒,就要自我警惕小心了。
如果使用以上方法,都無法有效遠離壓力,而且有愈來愈嚴重的傾向,這時最好尋求專業人員或醫師求助。若醫師建議要搭配使用精神科藥物,也千萬別一味抗拒,以達「事半功倍」效果,待症狀逐漸好轉穩定時,再與醫師討論減少藥物劑量(安全性)。(下)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精神科主任、健康管理專科學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