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電】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餘杭區瓶窯鎮東南山腰的南山造像,是少見有明確紀年的摩崖石像,十三尊元代造像近日在文物專家高科技修復下,表面有害鈣質和苔蘚附積層被徹底清洗,千年造像變得「神采奕奕」。
南山造像是元代僧侶利用採石壁面,使工匠鑿出淺龕,浮雕而成,自西向東綿延三百六十餘公尺,其最大特點是釋道像合一。除了最西邊的真武大帝像為明顯道教造像外,其餘十二尊均為佛教造像。從佛像旁題記可知,這批佛像刻於一三二八年,屬元代中後期。
南山造像的修復,主要針對風化、滲水、危岩等帶來的危害。負責施工的勻碧文物古建築公司,和南京博物院有關專家先做了三個月試驗,找到合適的高科技材料清洗造像,並為每尊造像刷上透明特殊加固劑進行修補,以增加它對環境侵蝕的「抵抗力」。修復人員指著一座風化較嚴重的造像說:「這種養護劑的保護作用,就像給造像群了高品質面膜。
相比建築在乾燥地區的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南山造像所在地屬於石灰岩地質結構,加上多雨天氣,易遭雨水侵蝕,尤其是完全暴露在外的石灰岩地質摩崖造像,其修復和保護是一大難題。
包括中國文物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工程學院、杭州建設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的測繪專家,完成地質考察後,拍攝受損摩崖石刻像,建立數據庫,以此作為「外科整容」的依據。
為拍好照片,他們在每一尊佛像和石頭上選擇拍攝的控制點,並做好標記,為損毀嚴重的摩崖造像和題刻,拍攝「摩崖造像等值線圖」和「題刻數字影像信息圖」,用尖端的數位技術將摩崖造像複製下來,通過電腦的數位模型,文物工作者能清楚地看到南山摩崖造像裂縫深度和出水點,據此制定修復方案。即使這批石刻完全被毀,也能根據電腦數據重新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