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最新調查發現,每當放學鐘聲響起,國內約有近七成國小中高年級的孩子,趕往安親班、補習班,平均每天補習一至三小時,近二成小朋友則超過四小時以上,一個月補習費用平均在六千元以上。
天下雜誌昨天公布「家庭生活體檢大調查」,調查對象為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學生家長,以及學校老師,重點在於家人相處時間的質與量、對家庭教育看法。
據統計,教改這十年內,補習班數量成長超過五倍,補習年齡愈來愈低,調查顯示,這群「教改世代」的國小學生,三成七的學生補習一科,三成學生補二科,甚至三成以上的中高年級學生放學後仍接受了三科以上的補習;昂貴的補習費用,成為家庭沉重的負擔。
調查指出,近六成家長每天和孩子相處時間超過四小時;超過六成的家長認為,和子女相處的時間是足夠的;將近七成五的小朋友也認為和父母相處的時間是足夠的。
但進一步探究親子相處時間的品質,結果卻有些弔詭,超過七成的父母說,每天或常常和孩子聊天,這與孩子回答有明顯落差,超過七成六的孩子表示,自己偶爾、從不或很少跟父親聊天談心,近兩成孩子每天和媽媽聊天談心。
至於聊天的話題,家長表示,以「學校課業」和「學校生活」為主,但孩子們最想和父母聊的,卻是「心情和情緒」,而非課業問題。
儘管有八成八成的家長認為自己是個好父母,但還是一成五的小朋友表示,自己並不快樂,主要原因為爸爸媽媽不了解我。
家長普遍認為,應該培養孩子養成生活自理的能力、品格與價值觀、與人相處等能力,但他們投入最多時間處理孩子問題,卻是課業及升學;超過八成的家長不滿意政府對家庭教育提供的支援。
因此,有超過七成的老師並不滿意學生的家庭教育,最嚴重的問題,分別是家長沒有時間、家長價值觀偏差及家庭經濟和資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