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林立浩
1
電影導演鍾孟宏與賈靜雯合作的電影《瀑布》,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女主角、原著劇本、原創音樂4項大獎,也將代表台灣出征奧斯卡。鍾孟宏當年捨資工轉電影,在拍片這件事上,他有自己的堅持。他說:
「最怕的是當堅持而未堅持,好壞是自己做決定,就自己去承受。」
2
南韓作家全玉杓是當地最受企業歡迎的職涯講師之一,目前在政府檢察廳、國家清廉委員會、三星電子、LG等公家機關和大企業進行演講、寫作已數十年。他在《刻意暫停》寫道:
「人生是一系列的短程衝刺和暫停。每次跑得夠遠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有效利用暫停時間幫自己充電。」
3
中研院院士彭汪嘉康現年88歲,自1956年台大醫學院畢業起,行醫超過一甲子,仍堅持每日若非進診間看診,就是在辦公室閱讀研究資料或參與會議。工作大半輩子,她將於明年退休,赴美與家人團聚。彭汪嘉康說:
「我覺得能夠做的,在我活著的時候都做了;我不能做的,就交給年輕人,讓他們找出到底怎麼回事。」
4
62歲翁繩玉投入教育事業30多年,曾擔任13年校長,熱愛教育的他,退休後接下中山社區大學副校長職務、無給職督學。翁繩玉認為,中老年人既然能夠一眼望穿所有人事物,就不要給他人責難,而是去成就別人,他說:
「做別人的暖暖包、OK繃,心中有他人,就能夠創造自我價值。」
5
芬蘭治療師赫爾斯頓(Tommy Hellsten),身兼輔導員、作家、演說家、顧問數職。他制定了一套4年培訓計畫,讓投身心理輔導的人士能把委託人視為平凡人,而不是病人。他在《投降的勇氣》寫道:
「我們的人生愈是狹窄,我們就愈不由自主的想去批評別人。」
6
54歲農婦李秀美曾在社會打滾多年,39歲時突然罹患怪病,返回雲林崙背老家務農之後,開始學拼布、陶藝,讓她走出生命谷底,不僅作品獲多人收藏,更有大學教授邀她讀創意研究所,開啟新的人生。她說:
「面對起起伏伏的人生,我常問自己「『準備好了沒?』如果好了就不用太擔心。」
7
29歲新生代作家張西,2018年起連續3年登上「誠品」年度10大華文作家,與是大師級作家的張曼娟、蔣勳、龍應台併列。張西在創作過程都保持著開放的心情,因為有可能遭遇到挫折,或是不認同的聲音,她說:
「用寬大的心胸,去了解世界更多面向的過程。」
8
演員許瑋甯2015年憑電視劇《16個夏天》,獲第50屆金鐘獎「最佳女配角獎」。2016年憑電影《紅衣小女孩》等獲第18屆台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面對大環境被疫情籠罩,她始終持樂觀態度。許瑋甯說:
「自由是內心真正的平靜,找到了歸宿,跟去到哪裡旅行並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