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著鐵馬,在最右側的二水集集觀光自行車道,往左一看,集集鐵路支線有不快的七分子車,更左則是員集路上急急奔向集集的汽車。在源泉車站這裡,還可以清楚看見三條路向,其後,它們就如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蜿蜿蜒蜒,從二水到集集,搬演著三國演義。這時,騎著鐵馬向原野,你要追逐風的速度?還是享受風的溫度?
137線道路,從我小學三年級學會騎腳踏車以來,她就是我的自行車觀光園道,向北,沿著這條山腳路,我到員林水源地(現在的百果山)張家──隨祖母回娘家,或者到東山曹家找姑媽。向南,沿著這條山腳路,我騎自行車到清水岩、鼓山寺聽蟬鳴、鳥叫。這是我小時候的腳踏車勢力範圍,探親、觀光兩相宜。
其實,整條137縣道,從彰化到二水的山腳路,從郁永河到林白淵、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她一直都是自行車觀光園道。如果可能,棄汽車而就腳踏車,沿著山腳路迎風而行,仍然是浪漫、瀟灑,古厝、田野美好之旅。
不過,今天我們的兩條腿都已經「進步」(或「退化」)為四個輪子,那就直接開車到二水火車站,再租輛自行車吧!「二水自行車觀光園道」可以從二水火車站開始,循著鐵軌旁的車道向南,二百公尺有懷舊老火車頭展示場,再行一百公尺是上豐平交道,這裡才是觀光園道真正的起點,不過,這三百公尺可以當作試車道,暖暖身子,試試腳踏車的性能,調整座椅的高低,有問題還可以回頭換車。然後,我們就從「二水自行車觀光園道」起點牌樓處真正開始吹著口哨,騎上單車:
二水車站竘0.2km懷舊老火車竘0.1km自行車道起點竘0.6km陳潭公祠竘0.5km惠民路休憩區竘0.9km彩繪穿廊竘0.1km八堡圳休憩區竘1.1km源泉站休憩區竘0.5km林先生廟竘1.5km八堡圳進水口休憩區竘9km集集綠色隧道竘8km集集小鎮
這是一九九九年由觀光局「八卦山風景管理所」利用集集線鐵道旁,台糖廢鐵道(五分仔車鐵枝路)規劃興建,剛好穿過二水最美的田野景觀,綠野平疇,盡收眼底,習習涼風,拂面而過,有時是小橋、流水,有時是古道、人家,可以看到歷史圳溝,可以參訪百年老厝,悠悠閒閒,田莊人的生活美學。
前面的三、四公里是常民的農村生活,穿行在自行車觀光園道,身旁仍會有3.5噸以下的農機車輛經過,路的兩旁盡是一片綠,一片黃,不必擔心錯過特別的景觀,只要隨意瀏覽、盡情觀賞。
騎過3.5公里,來到源泉車站,可以先右轉進入附近的村莊,詢問「鄭氏古厝」所在,前往參觀。鄭氏古厝坐落在二水鄉合興村英義路上,源泉車站附近,是二水鄉保存最完整的傳統三合院,有三進三院八護龍的規模,房間總數一百三十餘間。英義路的「英義」二字就是鄭氏第十四代先祖的名諱,鄭家祖籍原在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後來移居漳州府漳浦縣,兩百多年前由鄭剛毅(莆田派下第十二代)帶領移居台灣。整座鄭氏古厝,無人使用的已經十分殘破,有人住居的卻又經過多次增建,當然不復是百年前古貌,不過,百年來二水人的生活遺跡卻也因此歷歷在目。
最近,鄭家後代子孫有意整修古厝,走向觀光農園、民宿的路向,古厝門口的風水池將種上蓮花搖曳生姿,目前則是雜草叢生,我拍下雜草叢生的風水池,或許將來可以跟蓮花池相對照,蔓草、蓮花的沿革,自有禪意在。
若是沒有找到鄭氏古厝,其實也無妨,附近隨處都是古宅三合院,有自己的圍牆,有自己的聚落,寧謐,純樸,都值得緩緩從他們的門口渡過。就在鄭氏古厝的同一條巷子,我就發現了二、三十年沒見的兩座「穀亭畚」,興奮很久。「穀亭畚」是農民的穀倉,大約是鄉下一間房子那麼大的高度和寬度,漂亮的陀螺造型,圓錐型的屋頂,牆是竹篾片編成,裡外再糊上黏土,黏土通常還和上剁碎的稻草、牛糞、貝殼,增加黏性,講究的還要塗上石灰,圓弧的弧度可以防老鼠爬上侵入,入倉取榖的小門設在一百八十公分高的地方,總要搭上木梯才能開啟,具有久藏、防盜、防禽畜的功能,現在已經很少見到了。
回到源泉車站。這是鐵路集集支線的第二站,這條支線興建於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兩年後完工,原是為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及水里大觀發電廠搬運材料而舖設,後來成為轉運木材、到日月潭觀光的交通路線(二水人稱這種火車叫「七分子車」),現在則是旅遊休閒的重要通道及景點,是台灣鐵路縱貫線三條僅存的支線之一(另外兩條是基隆的平溪支線、新竹的內灣支線)。
集集支線在二水鄉境內可以欣賞山、川、田、野,進入南投縣境則是長達數公里的
集集綠色隧道,整排數百棵老樟樹的芬芳。騎著鐵馬,在最右側的二水集集觀光自行車道,往左一看,集集鐵路支線有不快的七分子車,更左則是員集路上急急奔向集集的汽車。在源泉車站這裡,還可以清楚看見三條路向,其後,它們就如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蜿蜿蜒蜒,從二水到集集,搬演著三國演義。
這時,騎著鐵馬向原野,你要追逐風的速度?還是享受風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