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同慶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時間於國曆十一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二○二一年的時間落在今日十一月二十二日。值此節氣時分,與大家談一談有關小雪的一二事。
節氣小雪,反映氣溫與降水的變化趨勢,每年到了這個時節,則寒流活躍,降水漸增。古人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在節氣小雪期間的氣候寒而未深,且降水也未大,故用「小雪」來比喻此這段期間的氣候特徵。
此「小雪」與天氣預報中所講的「小雪」,意義截然不同,並不是到了這個節氣便會下很小量的雪。
在中國北方,人們通常會在小雪節氣期間醃製醬菜,南方則有在小雪節氣品嘗糍粑的習俗。糍粑就是將糯米蒸熟搗爛後製成的一種食品。然而大家不要認為糍粑物小,它卻有著不凡的來歷。
相傳,春秋時期,伍子胥修建闔閭大城。竣工後,伍子胥囑咐道,日後倘若國家有難,百姓受飢,在門城下三尺處,便可找到充飢之物。後來,吳王聽信奸臣讒言,賜劍伍子胥。越王勾踐得知伍子胥自刎而亡,便趁機發兵討伐吳國。頃刻間,城內刀兵四起,兵荒馬亂,民不聊生。
此時正值初冬,城中百姓斷糧,飢腸轆轆。性命攸關之際,大家突然想起伍子胥生前的囑咐,便拆去城牆,挖地三尺,驚喜發現牆基竟是用熟糯米壓製而成的磚石所砌。於是,大家將糯米磚石搗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如此這般,這個劫難方得安然度過。
此後,每逢初冬時分(小雪節氣),民間流傳食用糯米製成「城磚」模樣的糍粑,以此祭奠伍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