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文化】略談小雪

文/朱同慶 |2021.11.22
2206觀看次
字級

文/朱同慶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時間於國曆十一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二○二一年的時間落在今日十一月二十二日。值此節氣時分,與大家談一談有關小雪的一二事。

節氣小雪,反映氣溫與降水的變化趨勢,每年到了這個時節,則寒流活躍,降水漸增。古人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在節氣小雪期間的氣候寒而未深,且降水也未大,故用「小雪」來比喻此這段期間的氣候特徵。

此「小雪」與天氣預報中所講的「小雪」,意義截然不同,並不是到了這個節氣便會下很小量的雪。

在中國北方,人們通常會在小雪節氣期間醃製醬菜,南方則有在小雪節氣品嘗糍粑的習俗。糍粑就是將糯米蒸熟搗爛後製成的一種食品。然而大家不要認為糍粑物小,它卻有著不凡的來歷。

相傳,春秋時期,伍子胥修建闔閭大城。竣工後,伍子胥囑咐道,日後倘若國家有難,百姓受飢,在門城下三尺處,便可找到充飢之物。後來,吳王聽信奸臣讒言,賜劍伍子胥。越王勾踐得知伍子胥自刎而亡,便趁機發兵討伐吳國。頃刻間,城內刀兵四起,兵荒馬亂,民不聊生。

此時正值初冬,城中百姓斷糧,飢腸轆轆。性命攸關之際,大家突然想起伍子胥生前的囑咐,便拆去城牆,挖地三尺,驚喜發現牆基竟是用熟糯米壓製而成的磚石所砌。於是,大家將糯米磚石搗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如此這般,這個劫難方得安然度過。

此後,每逢初冬時分(小雪節氣),民間流傳食用糯米製成「城磚」模樣的糍粑,以此祭奠伍子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