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廟宇建築空間常因日常使用所需,而得到較好的維護,但歷年民俗活動相關紙本文件、照片,卻常因隨意堆放、人事更迭或保存環境不佳被遺忘甚至損壞。因此,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今年於六間廟宇試辦「民俗保存者文件資源調查整飭計畫」,找出許多一九六○年代甚至百年前民俗活動文件舊資料。
文資處昨日指出,蘇厝長興宮在一個久未開啟的鐵櫃內,發現日治昭和年間線裝、手抄的舊帳簿,清楚記載百年前辦理醮典及神明慶典的各項開支,助後人了解當時祭典辦理狀況。
安定真護宮找到一九六○年代王醮的舊照片,照片中的真護宮雖僅為草寮建物,但王醮場面仍相當盛大,可見廟宇主事者及信徒們的虔誠用心。鹿耳門天后宮除保有自一九八○年代以後的大量媒體剪報、廟務資料,此次更發現送迎神祭典儀軌手繪圖。
文資處指出,此次舉辦二場次工作坊,輔導民俗保存團體了解文件盤點、分類、保存的重要性,盼未來民俗相關文件資源能得到系統性收存,有助民俗傳承、教育推廣及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