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聖偉〈極地的共鳴〉,敲響環保議題。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王仲堃〈搖擺笛2號〉,再現童年遊樂趣。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地球在宇宙中的地址是什麼?宇宙有多大、重量是多少呢?台北當代藝術館跨年大展「宇宙多重」即日起至明年元月二十三日在戶外廣場及一樓展區登場;邀請八名藝術家結合作品與互動遊戲,促成觀者度量出更多宏觀宇宙的輪廓。
策展人黃彥穎表示,展覽中每件作品都代表一個宇宙觀,同時以遊戲作為想像力的刻度,作品本身的互動性作為一種測量,當現場觀眾參與作品的同時,這場探勘活動將成為一種景觀。
廖建忠的〈運轉生活的終點站〉,是由大量廢棄家電組成的旋轉木馬,觀眾可以騎乘在電鍋、烤箱等家電上,伴隨歡樂輕快的音樂,幽默呈現文化歡愉與文明代價的寓言。
王仲堃〈搖擺笛2號〉再現童年的鞦韆遊樂設施,隨著鞦韆的任意擺動,會隨機啟動上方七十二支笛子演奏出預先譜好的音程;郭奕臣〈先鋒計畫〉,是一輛老舊農耕車改裝成能自體發電的太空探勘車模型,車旁裝滿綠色液體的玻璃瓶,是藝術家將藻電研究與電力裝置結合,產製播放出不知名的太空音頻。
張暉明開發出時間裝置〈日響〉,使用多重方向的旋轉軸帶動兩組日晷,日晷平面設有光感的開關,隨著光線變化及機械運動,而產生不同聲光組合;焦聖偉〈極地的共鳴〉,使用白色鐵條雕塑出冰山外型的結構景致,鑲嵌包裹粉色系的回收廢棄物件,觀眾可踩動機械動力裝置,觸發共振聲響,成為一件敲響環保議題的警鐘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