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軍訓課轉型為全民國防教育 寓教學於影片 學生喜歡
【本報台北訊】隨著傳統軍訓課轉型為「全民國防教育」,有教官教恐怖主義,讓學生揣摩當恐怖份子的心理,然後再談反恐;也有從熱門電影中,了解精通各種武器科技,使原本被排斥的軍訓課,變得緊張有趣。
延平高中教官陳偉文曾開「恐怖主義與反恐」課程,供高三選修。他認為,要談有效反恐之前,得先會當恐怖份子,所以他讓學生想像如果擁有一艘漁船、五個人和五十萬新台幣,如何預想籌畫一場恐怖行動。
陳偉文說,有同學打算利用漁船裝滿炸藥,攻擊基隆港;還有同學表示要散布病毒假消息,例如先拍攝病毒發病情況,再僱人專門散播謠言,並大量利用媒體,意圖製造大恐慌。
台南縣玉井工商主任教官陳進賢,經常寓教學於影片,常到youtobe找一些搞笑的國防武器內容,例如B2轟炸機墜毀過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
熱門電影更是教學幫手,從「衝出封鎖線」當中,了解航空母艦性能;「搶救雷恩大兵」中的狙擊手,為何只能單發?因為要避免後座力可能造成的射擊偏差;「恐懼的總和」核子彈爆炸產生電子脈衝,可讓周圍電子儀器頓時失效;「危機總動員」出現的油氣彈,原理是引爆後吸收周圍所有氧,導致當地真空,造成所有生物體死亡。
打靶也已經不夠看,現在更流行漆彈。和平高中教官謝鴻志表示,漆彈可讓學生真切體驗什麼叫槍林彈雨,如果同學不小心吃到漆彈,會發現是橄欖油苦澀的滋味。
教育部將軍訓課改為「國防通識」,九十八學年將更名為「全民國防教育」,軍訓加入新要素,越來越活潑。國北教大教官高以偉抽樣高一、高二與公、私立大學共二百個樣本發現,百分之五十四的男同學,不認為折抵兵役是修習國防通識的原因。目前學生修軍訓課課,可折抵兵役最多三十天,他建議可再提高折抵天數,提升學生修課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