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改十年,補習班學生不減反增,學生升學壓力也未解除。教育部次長吳財順說,教育部現在積極推動的十二年國教,其中一個重點就是高中免試升學,「民國五十七年免試升初中後,國小壓力就減輕,三關解了一關,現在兩關還要再減一關!」
教育部訓委會常委柯慧貞說,十二年國教還有一個「生涯輔導方案」,就是要輔導學生建立多元價值觀,不要再把學科成績、基測考試看得太重;此外教育部也在培訓種子教師,推動「正向思考」及放鬆訓練,協助學生面對升學壓力。
也是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教授的柯慧貞說,有的學生因性格因素,面對考試等壓力,常有災難性的想法,「我經常問學生,如果考試時發現第一題不會,你會怎麼辦?有學生就會想,完蛋了,鐵當了;但也有學生說,趕快再看下一題啊!這就是負面想法與正向思考的差異。」
柯慧貞說,升學壓力的確是許多學生焦慮、憂鬱症狀的來源,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的目的也在減輕升學壓力,「但是你將來出社會工作,一樣有很多壓力,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面對壓力的能力。」
柯慧貞表示,教育部將補助學校辦理一系列「正向思考,飛越藍空」的演講與活動,如邀請長跑好手林義傑到學校演講等;並推動融入一般課程、師生互動的放鬆訓練課程。
吳財順次長認為,要減輕學生升學壓力,一半要靠十二年國教等升學制度的改革,另一半則要建立家長及學生正確、多元的價值觀,讓學生不會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在策略上,教育部今年已推動部分高中開放免試升學,未來會有更多高中加入,且透過更多高中的優質化,及高中高職的均衡化,消弭學生、家長一定要考明星高中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