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金歲月 刻畫姜阿新起落人生

曹麗蕙 |2021.11.18
22904觀看次
字級
姜阿新(後排右起)、姜夫人、姜蒂玉、姜麗芝、廖運潘以及姜擺塘(前排右起)、廖顯文、姜百林等人,在茶廠破產之前,與姜阿新洋樓的最後合照。圖/聯經出版公司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公視時代生活劇《茶金》播出後受各方矚目,觀眾對劇中靈感原型──一九五○年代新竹北埔大茶商姜阿新家族感到好奇,「要拍成電視劇時,我們都很猶豫,因涉及家族成員,在公視多次拜訪後,我們要求劇本重新創作,不能影射家中成員,因此有逾半劇情是虛構」,姜家第三代廖惠慶透露。

有別於電視劇重新編創,十一月由聯經出版的《茶金歲月:北埔姜阿新洋樓的故事》一書,是出自姜阿新女婿、九十四歲廖運潘之手,從家族成員視角書寫的家族回憶錄,讓讀者閱讀真實故事。

「茶金」是指二戰後,南洋產地茶園尚未復耕,歐美茶市需求迫切,台茶趁勢大量外銷歐美,站上世界舞台。

「茶虎」姜阿新的事業,於台灣茶金年代達顛峰,他創立台灣最大的永光茶廠,在國際樹立「膨風茶」品牌標竿;他曾以卡車搬運因貶值而用茶袋包裝的大量鈔票,足見當年的意氣風發;一九四九年落成、已被指定為新竹縣定古蹟的「姜阿新洋樓」,便是他當年自住兼招待貴賓的場所。

姜阿新在一九五○年代縱橫商場,經營茶業、林業、糖廠、運輸、食品事業,有台灣「茶虎」的美譽,電視劇《茶金》中郭子乾所飾演的吉桑主角原型就是姜阿新。圖/聯經出版公司提供

後代央求聽故事 他憑驚人記憶寫下

廖運潘一九五一年娶姜阿新女兒姜麗芝,一九五三年銜岳父之命,辭去台灣銀行工作,回北埔輔佐岳丈事業,走進客家望族跌宕起伏的故事中。

廖運潘三女兒廖惠慶,九歲離開北埔隨父母北上,她說:「我每次回娘家,都會問父親北埔的事,爸爸說故事時很有畫面,我聽得很入迷,覺得只有自己聽太可惜,才拜託爸爸寫下來!」

廖運潘自一九九六年起,以二十載光陰和驚人記憶力,把家族的大起大落記錄下來,這套原為子孫所寫的《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共九冊、近一百三十萬字,如民間版地方發展史。

「二○○五年我寫完七本,要寫第八本時就停筆了。」九十四歲的老先生記憶鮮明嘆:「因再寫就是傷心事了。」原來第八本會述及隨南洋茶產地復甦,台茶出口失去競爭力,步入「茶土」、「茶狗屎」年代,姜阿新事業陷泥沼,廖運潘雖協助發展副業,仍回天乏術。

一九三五年原本外銷的紅茶罐HOPPO  TEA,已成珍貴收藏。圖/聯經出版公司提供

從鈔票用卡車載 到破產洋樓被查封

一九六五年姜阿新宣告破產,洋樓遭銀行查封,之後一代富商黯然離開山城,廖運潘自覺扶翼無能,成為傷心往事,所以這一停筆就是七年。二○一二年合作金庫釋出拍賣姜阿新洋樓消息,廖運潘等姜家後代睽違半世紀買回洋樓,細心整修,廖運潘放下心中大石,彌補遺憾,接續完成第八、九本家族故事。

廖運潘坦言,他怕「特務晚上敲門」,原不欲公開出版。《茶金歲月》是廖惠慶將他九本著作重新彙整的精華,從姜阿新的廣結善緣、熱心公益、經營多元事業,到所託非人、祖產盡付東流,一一梳理,為那段台灣茶業史下了最佳註腳。

廖惠慶分享,現今洋樓由姜阿新教育基金會營運,民眾參觀時會問洋樓的故事,「因此希望推出一本書,讓大家知道來龍去脈」。廖運潘也在自序中說,期待讀者透過書籍「得以一窺洋樓生活真實樣貌,並對當年台灣動盪的社會,及洋樓裡的起伏人生有更深的體會」。

廖運潘六女兒姜惠琳也表示,「買回姜家洋樓是一個尋根之旅,我們希望傳承祖父的想法,將洋樓打造為公益平台,從事更多藝文、教育推廣活動,讓更多人看到洋樓的美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