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麗虹存買菜錢購畫 捐北美館

曹麗蕙 |2021.11.17
1134觀看次
字級
捐贈藏品之一:吳學讓一九七六年的彩墨作品〈群鵝〉。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捐贈北美館四十三件經典藏品。 圖/竹圍工作室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我年紀大了,希望這些作品能做更好、有意義的事。」八月底病逝於新加坡、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在生前最後一支紀錄短片中,娓娓道出她捐贈多年藏品給台北市立美術館背後的心願。甫獲台北文化獎殊榮的她,既是藝術家、策展人,更是收藏家,總笑稱自己是「用一點一滴攢下來的買菜錢」來購藏台灣年輕藝術家的作品。

北美館十二日舉辦「蕭麗虹捐贈記者會」,館長王俊傑眼眶泛紅,一度哽咽:「本來捐贈記者會是要等她病情好轉,從新加坡回台後再舉辦,但很難過沒有等到蕭老師……」

類型廣泛

橫跨水墨書法攝影

王俊傑表示,蕭麗虹最為人所熟知的是她自一九九五年創辦竹圍工作室,為台灣藝術進駐及閒置空間再利用的重要推手,非常積極參與文化政策的公共事務,協助台灣藝術跟團體進入國際脈絡,透過獨立收藏,支持所有藝術創作者繼續創作,「但大家好像忽略她也是很優秀的藝術家」。

他分享,其實蕭麗虹與北美館淵源深厚,如一九九一、一九九四年兩次個展都在北美館舉行,並在一九八九、一九九二年分別獲得北美館主辦的「中華民國現代雕塑展」、以及「台北現代美術雙年展」首獎。

正因為蕭麗虹感念北美館早年鼓勵且支持她作實驗性展演,去年六月主動向前館長林平提及,想將捐贈收藏多年的藝術品給予北美館,囊括二十六位藝術家,四十三件橫跨水墨、書法、油畫、版畫、攝影、錄像與裝置等綜合媒材的作品。藏品包含藝術家董陽孜的書法〈今月曾經照古人 今人不見古時月〉(1996)、莊普大型裝置如〈水泥中的花朵〉(2010)、賴純純平面複合媒材繪畫作品〈行雲流水篇〉等。

作品變貴

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捐贈代理人翁淑英今也分享,出生香港的蕭麗虹,一九七六年遠渡重洋嫁到台灣,是婆婆帶蕭麗虹逛畫廊,進入藝術天地,也讓她開始購藏台灣年輕藝術家的創作,「當時這些作品不貴,用一點一滴攢下來的買菜錢,還收藏得起,隨著時間慢慢過去,藝術家成名了,作品價格變貴了,說實在還滿有成就感的。」蕭麗虹曾說。

「我在台灣第一個藏家就是蕭麗虹。」藝術家莊普還分享一段趣事,一九九五年蕭麗虹成立竹圍工作室時,邀他去做首檔展覽,他幽默形容:「當時看到環境非常荒蕪,是要走很久才會到的破倉庫,心想要怎麼辦。」但這檔展覽成為他個展經驗中最成功的一次,後來竹圍工作室也在蕭麗虹發展下蒸蒸日上,接著他突然眼中泛淚:「她不遺餘力收藏年輕藝術家的作品,連我女兒(莊昀)作品她都收藏……」

「當時典藏這些藝術品,對我來說很有意義,因為它們代表那個時候、那一剎那,時間一對,你就知道,它有話要說。」如同在首映紀錄片中,蕭麗虹所展現對藝術不悔的熱情,她說:「美術館現在典藏那麼多件,我很高興,手上的東西被肯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