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慈悲基金會《長幼傳承˙美滿人生》活動記錄 演戲、闖關 阿公阿嬤也可這麼自在逍遙

文/蔡鳳媛‧圖/林美君 |2007.11.22
1175觀看次
字級

長者上台演自己 詮釋感情、婚姻、親子、婆媳 闖關遊戲 寓樂於教 關關精采

身體雖會逐日老去,但只要有顆不老的心,像夏日傍晚的紅蜻蜓,自在飛舞花間水畔,生命也可洋溢快樂優雅…


老年也應享有樂趣

不分年輕年老,生命像一首歌,任何階段都可以很有「趣味」,看你如何歌頌。「趣味」不是誇張的逗趣,更不是喧囂的歡樂。趣味可靜,可動,可以含蓄溫馨,也可以靈動活躍。「靜」有靜態的趣味,「動」有動感的熱鬧;「靜中有動」的韻律,「動中有靜」的美感;在時間的年輪中,「年少」有年少的趣味,「老年」更應享有老年的趣味。

受傳統觀念影響,認為老年人「沉悶低調」,是屬於容易被忽略的族群。其實,「老年」雖是人生四季裡的「秋天」,但卻是豐收季節,人生歷練圓熟,充滿許多寶貴經驗及磨練而成的智慧。此時少了牽掛,尤其醫藥發達,生命延長,早年「七十古來稀」,現在「人生七十才開始」,年長者運用專才與能力從事創作、閱讀、工藝、唱歌、跳舞、勞動、服務,人生仍可多彩多姿,繽紛亮麗,營造生命的另一段春天。

美國知名繪本作家塔莎老奶奶就是用筆揮灑令人動容的故事。獨自居住在佛蒙特山丘的鄉居城堡、滿頭銀絲的九十二歲塔莎老奶奶,與狗兒、山羊為伴,持續園藝勞動及繪畫創作,知足並享受每分每秒的時光,過著簡單而心靈飽滿的生活。她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樂趣,令歲月的刻痕成為美麗動人的印記;她在生命的花園裡,親手種植一株株清麗雅致的花朵。

精神關懷與心靈滋養

童話般美好老年生活,是否能「移居」到眼前,就要看自己的心態。社會轉型,家庭結構起變化,出生率及人口型態亦產生重大變化,三代同堂漸少。老夫老妻或老人孤獨生活愈來愈多,尤其都會區更是普遍,不是外傭照護,就是寄居安養院。隨著高齡社會的時代來臨,我們應如何更適切地關心老年人的生活?

關心老年人,並不是只給吃、給穿、給住,如果缺少「尊重」,孔子認為如此充其量只像養動物。對於長輩除了生活奉養,也照顧到心靈滋養,讓長者精神輕鬆、愉快、滿足,心靈中充滿安和、開闊,帶給長者富足飽滿的幸福。

為長者設計活動

佛光山慈悲基金會在充滿秋思與敬老氣氛的農曆九九重陽,特別為長者策畫了一系列活動,動員近百位義工、一百五十位年輕學子,再加上十三個協助表演的團體,大陣容地細心照顧參與活動的長者,並且好好陪老人家一起玩樂。

參與演出的表演團隊中,最特別的是高雄縣政府委託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管理的高雄縣老人公寓(崧鶴樓),由居住在崧鶴樓的長者組合成一支「超級高齡」的表演陣容,年齡從六十五歲到九十三歲,以七十至八十歲為中堅,由這群長者現身說法,詮釋伴侶感情、子女教育、家庭婚姻、父子之間、婆媳相處、老年生活等種種人生課題。

這些生平第一次演戲的老人家一上台,一出場,令人不覺得是「演戲」,所有表情、動作、對話自然不作做,倒像是一齣自己的人生劇本,人生如夢,戲夢人生,無論主角、配角,本就是劇中一員。

這場演出引起台下熱情共鳴,引發驚奇的歎賞聲,原來活到了「七老八十」,還能如此精采展現才藝,將美妙人生與大眾分享;除了給人歡喜,也勾起老人家的回憶,莫名感動,並深深感受:人,不管活到幾歲,生活仍然充滿許多可能性。

陪老人家玩遊戲

老人孩子性,人生至老還能夠天真活潑地遊玩,一如童稚,是一種福分,一種難得。

慈悲基金會在二○○七重陽節「長幼傳承˙美滿人生」活動中,依食、衣、住、行、育、樂,設計了適合長者的闖關遊戲,第一關「銀」的食在,為長輩做營養評估記錄;第二關「食」在好衛道,藉由衛教,讓長輩認識六大類食物;第三關身心自在,體驗居家無障礙;第四關DIY達人,製作環保竹蜻蜓,落實生活資源再利用;第五關揮筆成毫,鼓勵長者用毛筆寫字、抄經或自由發揮畫一幅畫;第六關銀光十射,以長者為模特兒,參與創意服裝打扮,展現創意與魅力;第七關通行無礙,以不同的助行器,如柺杖、輔助架、輪椅完成接力;第八關行萬里路,以手勢、表情傳達訊息;第九關讀萬卷書,與爺爺奶奶一起講說俚語;第十關當我們玩在一起,孩子們與阿公阿嬤一起玩傳統童玩,轉呼拉圈、丟沙包。

這十關分別由輔英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台灣無障礙協會、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育英醫護專科學校護理系、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與觀光事業系、輔英香海社等大專院校學生協助闖關遊戲的進行。在陪同長輩一起遊戲的過程中,這群大專青年學生心裡產生了一些體悟與感受。

輔英科技大學劉怡青同學說:「參與這次活動,讓我學習了學校課本以外的東西,是很實際的經驗。」義守大學朱癸霖同學表情認真的說出:爺爺奶奶們玩遊戲時認真的精神很令人感動,也讓他懂得如何關心自己的爺爺奶奶。育英蕭婉君同學則在這次活動中開闊了另一層面,來自不同院校的同學一起做事,讓她學習與更多不同的同學相處合作。

佛光山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親臨現場,鼓勵這群大孩子效法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在世間尋聲救苦,以大願心幫助眾生建立人間淨土,從事各項義工服務工作,將菩薩精神實踐出來。

祈願卡 充滿愛與祝福

除了大專院校學生義工,佛光山大慈育幼院童也以另一種非常特別的方式來服務長者—「祈願樹人」。分別由三位不同年齡、身高各異的院童穿上裝飾了樹枝與藤蔓的衣褲,頭戴一大叢翠綠蕨類長葉,腳踩高蹺走路,成為三棵在現場極受歡迎的「祈願樹」,無論走到那裡,便有長者將手中親筆寫下的祈願祝福菩提葉卡,開心地貼到「祈願樹」上。還有人追著「會活動的祈願樹」說:「等一下喔,我還沒寫好…。」

每一張葉形卡上的一字一句,都代表長者們對大眾、對家人滿滿的愛與祝福,也盈含對自己生命的期許。一張張筆跡,或顫抖,或畫圖般地寫下:

.國泰民安 風調雨順

.佛教興隆 佛法永存

.願大眾健康平安 我心願布施愛心

.子女闔家安好 事業進展

.全家平安快樂

.福慧雙修

.活得健康

.天天開心

.願有智慧

生活禪 讓生命祥和寧靜

在一連串動態的遊戲之後,請佛光山禪淨法堂副堂主慧昉法師帶領全場一千五百位長者調息靜心,學習生活禪,將所有念頭、情緒、感覺沉澱下來,讓生命充滿祥和與寧靜;也不忘叮嚀鼓勵長輩們,回家後早晚給自己十分鐘禪坐時間,放下所有掛慮與瑣事,讓心境回歸清明,培植福慧資糧。

願天下長者 老而安之

由活動的舉辦到結束,回溯規畫設計的原想,無非是想藉由九九重陽這個孝親敬老意味濃厚的民俗節慶,表達「尊親孝道」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傳承。

  老者曾經壯年,為家庭社會付出;青壯者會老,有一天也需要被照顧,這樣不斷接續的一代一代,子女晚輩對老者的照顧與安養,正是整個社會有序、家國安和的象徵。財團法人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舉辦重陽節活動的意義,正是建立在「願普天下長者,老而安之,老而樂活」的一份心意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