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跨宗教論壇 談疫後團結和平

人間社記者寂觀紐澤西報導 |2021.11.16
519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寂觀紐澤西報導】美國聖瑪麗山祈禱之家(Mount Saint Mary House of Prayer)十日舉辦跨宗教論壇,以「在疫情過後的世界創建團結與和平」為題,邀請佛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代表,於網路及現場同步與會。

國際佛光會紐澤西協會前理事余馥吉代表佛教發言,協會長童振邦及督導陳宜文透過網路出席論壇。主持人蘭達佐神父(Rev. Anthony Randazzo),請各宗教代表就「作為一個有信仰的人,疫情對你有何影響?」、「您的信仰如何紓解人們面對疫情所帶來的痛苦,如何回應他們身心的需求?」等提問進行交流。

伊斯蘭教代表達荷德博士(Dr. Nabeel Dahod)說,巴基斯坦口罩和疫苗分配極不公平,平等觀與道德責任更顯重要,穆斯林以心存感恩,願意分享來純化心靈、穩固信仰。余馥吉表示,佛教的「無常」、「慈悲」、「平等」觀念,讓她體認世界上大家都是「同體共生」,無人能置身事外,也更加感受到修慈悲心的重要性。

猶太教教士阿佩爾(Robbi Victor Appell)分享教徒與社團組織合作,安置遊民、供應食物,以及守望社區的經驗。

余馥吉則列舉佛光山總本山與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動員全球信徒和會員的力量,募集大批口罩及醫護用品,捐贈給醫院、養老院、警消等單位;在居家隔離之始,佛光山便將法會祈福、各類講座、課程等,透過密集的網路活動集結信徒,藉信仰的力量讓大家保持平靜,共度難關。基督教和印度教代表一致表示,人與人有愛的互動非常美好,網路活動讓大眾保持連繫非常重要。

如何以信仰創造和平的後疫情世界?基督教肯定祈禱的力量,包容尊重所有人;印度教代表說,愛心和互助能提升社會;伊斯蘭教代表認為,不以自我觀點批判他人,且擁有同理心和學習的態度。童振邦提出,身為佛教徒,在生活中實踐人間佛教「三好」、「四給」,就能達到「五和」,即是創建團結與和平世界的良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