溈山同仰山牧牛次。
溈山曰:「此中還有菩薩也無?」
仰山曰:「有。」
溈山曰:「汝見那個是,試指出看。」
仰山曰:「和尚疑那個不是,試指出看。」
溈山便休。《五燈會元》


.水墨禪畫:「那一頭不是菩薩」
.詩堂書法:此中還有菩薩也無?汝見那個是?試指出看。和尚疑那個不是?試指出看。
溈山禪師和弟子仰山一起放牛。
溈山禪師問:「這些牛中有沒有菩薩啊?」
仰山答:「有啊!」
溈山禪師再問:「你看到那一頭是菩薩?試為我指出看看。」
仰山答:「師父你懷疑那一頭不是菩薩?請為我指出看看。」
溈山禪師這時才作罷。
這是《五燈會元》裡精采的師徒對話。
仰山是溈山禪師的弟子,溈山禪師趁著牧牛時想勘驗仰山修行的次第,劈頭便問,放牧的牛隻裡可有菩薩於其間?溈山禪師的意思是說佛法無處不在,牧牛也不例外,仰山知道師父的用意,毫不猶疑地回道:「有。」
溈山禪師想讓仰山落入預備好的圈套,讓仰山掉進去,所以進一步再逼問:「依你看那一頭牛是菩薩呢?」
機鋒銳利,稍一閃失,便跌進溈山的陷阱,如回答那一頭是菩薩,則起分別之妄心;若答那一頭不是,則又和第一次肯定的回話相互矛盾,兩邊都難回口,仰山靈機一閃,找到了切入點,反問師父:「那麼和尚懷疑那一頭牛不是菩薩?也請為我指出來看看。」
仰山把問題機鋒的刃面擲回給師父,這時溈山禪師知仰山得道,內心早已認可,既然師徒倆靈性相通,彼此同心,故而無須多言,溈山師父因此作罷。
仰山慧寂(八四○--九一六),唐代禪僧,廣東番禺人,俗姓葉,九歲依止和安寺通禪師,十七歲落髮,參耽源應真,不久,入於溈山靈祐(七七一--八五三)之室,受其印可;後又參禮巖頭全←,未幾,再回到溈山處,執侍靈祐凡十五年,互相激揚宗門。唐僖宗時遷往大仰山,大振溈山靈祐之法,人稱溈仰宗。仰山禪師有仰山小釋迦之號,示寂之後,追諡「智通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