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文化】 立冬瑣談

文/朱同慶 |2021.11.11
628觀看次
字級

文/朱同慶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於每年國曆十一月七日或八日算起。二○二一年的時間落在十一月七日,值此立冬期間,與大家談談有關立冬的一二事。

立冬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雖然偶爾也會出現「小陽春」天氣,但是冷空氣已具備較強的態勢。

立冬時節,萬物趨於休止,以養精蓄銳,為來年春季勃發「蓄能積勢」。古人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而寒地裡的動物,也紛紛躲藏起來,準備冬眠。

古代中國,在立冬這一天,天子會親自率領王公大臣,前往北郊進行迎冬之禮,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並有賞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度。在民間,立冬日還有「賀冬」的習俗。賀冬亦稱拜冬,據記載,最早起源於漢代,在立冬當日,人們要去拜訪君師耆老。宋代時期,更為盛行;到了清代,更顯隆重,不論尋常百姓,還是達官貴人,都要相互作揖行禮「拜冬」。

同時,立冬也是享受豐收,修養生息的時節。民間的習慣,把立冬當作冬季的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至今,依舊有著「補冬」的習俗。俗諺云:「立冬補冬,補嘴空。」立冬時節,在南方,人們會吃些溫補,熱量高的食物;而在北方,人們則喜歡吃餃子。有說,立冬吃水餃的習俗,與中華醫聖張仲景有關。

相傳,東漢末年,張仲景有次返鄉,沿街看見很多窮苦百姓飢寒交迫,衣不遮體,因為天氣寒冷,很多人都凍傷了耳朵,此情此景,深深觸動張仲景的悲憫之心。於是,張仲景便在路旁架起大鍋,特將驅寒的草藥與一些食材製成餡料,包裹在麵皮中,捏成耳朵的形狀,煮熟後分予大家食用。人們吃過後,頓感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凍傷的耳朵也隨之漸漸康復。此後,人們為了預防冬季凍傷耳朵,便在立冬當日,煮食帶餡的「麵耳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