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纇財富》民之所欲

一郎 |2007.11.14
807觀看次
字級

自古以來,天災、人禍總是不斷發生,造成許多民生問題,假如你是為民服務的官員,你會將心比心,視民如傷?還是視民如草芥,使民受傷?種不同的因,就會結不同的果。

唐懿宗時,陝州發生大旱,莊稼歉收,百姓生活困苦,於是有人向觀察使崔蕘訴說旱情,要求減免租稅並賑濟。平時不問民情、不理政事的崔蕘,不但無動於衷,還指著庭院的大樹說:「這樹上還有葉子,何旱之有?」說完,還命衙吏以棍杖打報災情的農民。

百姓聽說後,怒不可遏,群起衝進官府,平日神氣十足不可一世的崔蕘見眾怒難犯,嚇得落荒而逃。當他走到半路上累得口乾舌燥,便向一民宅主人討水喝,村民認出他就是那「有葉何旱」的崔蕘時,便端一碗尿給他喝,告訴他天旱無水,只能請他以尿解渴。

唐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由於當時杭州飲水不便,他就察勘地形,徵召民工疏通井源,解決居民飲水問題,同時增築兩湖之堤,使西湖有了灌溉之利。後來到蘇州當刺史,簡化政事、輕徭薄賦,使人民得到休養生息的實惠,深受州民的愛戴,因此當他離任時,為他送行的人多到「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一樣的官,為民謀利者,則百姓之福;反之,百姓之禍。為官者本來就是為民服務,應該關心「民之所欲」,知道民眾需要什麼、盼望什麼,關心人民的疾苦、群眾的心聲,並拿出因應之道,謀求經濟發展,解決民生問題。

當前,台灣經濟低迷,百姓苦不堪言,當政者更應聽聽老百姓的聲音,並提出挽救措施。很遺憾地,當政者一再上演「何不食肉糜?」的千古笑談,整天惡鬥,除了利字擺中間,百姓放兩旁外,國家元首居然還演出史無前例的失格回嗆市井小民,心中完全沒有人民。即使如此,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歷史也不斷告訴我們,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

想要千古留名,是美名還是惡名,就取決於是將心比心,視民如傷;還是視民如草芥,使民受傷。善惡一念間,當政者不得不慎啊!(一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