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鑑‧論歷史》司馬光承認國家利益在道義之上

柏楊 |2007.11.09
401觀看次
字級

西元前二二一年,秦王國大將王賁向齊王國進發,突襲臨淄。齊王國軍民,沒有一人抵抗。秦軍承諾給齊王田建五百華里土地,田建遂投降(前三五九年至前二二一年‧齊王國立國一百三十九年,到此滅亡)。

秦王國對亡國之君,當然不履行承諾,改把田建放逐到共邑(河南省輝縣),軟禁在松柏樹林之中,衣食不繼,終於餓死。齊王國人民曾為他作了一首悼歌,表示對他信任外籍人士的不滿:「滿耳松樹的濤聲 滿目柏樹林 飢餓的時候不能吃 口渴的時候不能飲 誰使田建落得如此結局 是不是那些 圍繞著他的客卿大臣。」

司馬光曰:南北合縱和東西連橫的大戰略,雖然反覆百端,但是明顯的可以看出,南北合縱,符合六國利益。最初,周王朝的君王,建立千萬封國,使他們交通來往,相親相愛,用宴會增進感情,用會盟加強團結。無他,只不過要他們同心合力,保衛國家。

如果六國都能以信義互相親善,秦王國即令再強大,怎麼能被它滅亡?三晉(魏、趙、韓),是齊王國(首者臨淄)、楚王國(首都郢城湖北省江陵縣)的屏障,齊王國、楚王國,又是三晉(魏、趙、韓)的根基,形勢上互相依靠,表面跟實質不畫分。三晉(魏、趙、韓)攻齊、楚,是自挖根基,齊、楚攻三晉,是自己動手拆毀屏障,天下竟有拆毀屏障的手段,去向強盜獻媚,說:「強盜愛我,不會攻我!」真是荒謬到了家。



司馬光這段評論中,讚揚蘇秦的大戰略:「南北合縱,符合六國利益」似乎是露了底。因司馬光和孟軻二位大亨,一向只談仁義,不談利益的,而今司馬光也不得不把國家利益,列為第一。但他又主張「六國如果都能以信義互相親善」,夫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才能使他們永久結合。

所謂信義,也必須建立在利益基礎之上。最大的信義往往是最大的利益,最大的利益往往也是最大的信義。團體的立場和個人的立場並不一樣,儒家學派一直在其中攪和不清,所以總是不斷的捉襟見肘,不能自圓其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