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十三日通過《陸地國界法》,將於二○二二年一月一日生效,內容包括「防範和打擊任何損害領土主權和破壞陸地國界」等行為。此法被普遍解讀為直指印度而來。
中國擁有全世界最長的陸地國界,全長達二點二萬公里,分別與十四個國家相鄰。其中除印度與不丹外,其餘包括俄羅斯、越南、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爾在內的十二國,已與中國畫定陸地國界。
十月十四日,中國與不丹政府代表透過視訊簽署諒解備忘錄,宣示兩國將加速邊界談判進度,並推動雙方建交。而這項備忘錄簽署後九天,中國方面便通過《陸地國界法》,被中國及外國媒體普遍解讀為針對印度而來。
這一《陸地國界法》共分七章六十二條。內容提到,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神聖不可侵犯。國家採取有效措施,堅決維護領土主權和陸地國界安全,防範和打擊任何損害領土主權和破壞陸地國界的行為」。
此外還包括,中共解放軍、武警部隊應當在邊境開展邊防執勤、管控,組織演訓和勘察等活動,「堅決防範、制止和打擊入侵、蠶食、滲透、挑釁等行為,守衛陸地國界,維護邊境安全穩定」。法條中還提到,中國官方在周邊發生戰爭或者武裝衝突可能影響國家邊防安全穩定等情況時,可封控邊境、關閉口岸,並採取緊急措施。
德國之聲解讀,《陸地國界法》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次制定專門法律,規定如何管理和防衛長達二點二萬公里、與十四國相鄰的陸地邊界。
印度《教徒報》則認為,在中國與不丹簽署備忘錄後,這項法律將使中國軍方在與印度、不丹爭議領土上的行動,「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且「提供合法性」。印度《斯坦時報》指出,這項法律正式將中國陸地邊境的軍事防衛,與邊境地區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