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象】番井沸泉

文/王岫 |2021.10.26
2199觀看次
字級
番井沸泉至今已有三百年以上歷史。 圖/王岫

文/王岫

台北天母多年前叫「台北上城」,除了位於台北城市的上方,亦以擁有許多綠色園地、小山丘而顯得環境幽美,外僑居住天母者頗多,異國風味十足。近年雖已漸沒落,但大型百貨公司如新光三越等進駐天母,使天母地區仍保有繁榮的一面。

在新光三越百貨往小山丘走約五到十分鐘,即為天和里轄區。

天和里僅一‧一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一萬人,卻有兩座相鄰的著名公園,即東和公園和天和公園(實際還包括一座較小的天和一號公園),並稱「天母綠寶石」。東和公園擁有二○一七年啟用、台灣難得一見的天然兒童遊戲場「湯姆森林冒險」,又有樹鵲、台灣藍鵲、五色鳥、黑冠麻鷺、紅嘴黑鵯、大白鷺等鳥類群聚,也是適合賞鳥兼健行走路的小山徑。

另一座靠近平地的天和公園,則有庭池、座椅,供民眾遊憩及觀賞野薑花、鳶尾花、香蒲、圓葉節節菜等植物生態。面積僅東和公園一半的天和公園,卻有座歷史三百多年的古井,至今仍冒出清澈泉水的「番井沸泉」,二○○九年十月一日被台北市文化局列為「文化景觀」。登錄的理由是 「咸豐十年,士林地方文士潘永清、施贊隆、施贊文、楊錫侯等人,選芝蘭八景,而番仔井為芝蘭八景之一,譽稱為『番井沸泉』,表現士林地區人與自然互動之歷史文化意義。」

早年原住民凱達格蘭族將此井稱之為 Pattsiran(八芝蘭,意指溫泉),漢人稱「蕃」井,(今不用「蕃」稱原住民,故改用「番」字 )。一七○九年,漳州人移民至附近,更利用此井源源不絕流出的水口,做為飲用及灌溉之用。

位於天和公園尾端地勢最高處的番井沸泉,是全年恆溫的湧泉。據說過去水深可達一公尺,現今目測似乎沒有那麼深;過去是鵝卵石砌成的井,和現在整修過的井雖然不太一樣了,但湧出的泉水依然清澈見底。

井口旁湧出的水,形成一小水池(面積約兩坪大),池內有魚自在浮游。井水湧量頗多,一天據說可湧出十五到十八噸驚人水量,故番井沸泉除在井口旁有立碑石題字,並開鑿一條小水圳,讓井水可流經水圳,民眾可在圳旁濯足、戲水;圳水也流至公園涼亭旁,形成另一觀景池塘,亦分流至旁邊的一條寬約兩公尺的玉潮坑溪中,有如公園的護城河般。由於番井沸泉已列入文化景觀,因此在井口水池邊已加柵欄維護,登錄範圍包括井口、水塘及公園內之水圳。

番井沸泉不僅有早期原民生活及先民開墾的歷史意義,現今已成為一座親水景觀公園,加上豐富的水生植物及昆蟲,也算是一座生態環境園區了,值得探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