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說,持戒就是倡導「自由平等」,不侵犯而尊重別人,便能自由。他進一步說,佛教的「五戒」最能將自由的精神表露無遺,因為不殺生,是尊重別人生命的自由;不偷盜,是尊重別人財產的自由;不邪淫,是尊重別人身體的自由;不妄語,是尊重別人名譽的自由;不喝酒,使自己神智清楚,就不會胡作非為,守此五戒,就懂得尊重別人的一切自由。
一般民眾認為受戒難免會犯戒,不受戒是否就沒有犯戒的擔憂?針對此問題,星雲大師表示,受戒後縱使犯戒,因為有慚愧心,懂得懺悔,罪過較小,還是有得度的機會。不受戒的人,犯了戒不知懺悔,不懂改過,自然罪過加重。在佛教中,破戒並非可恥,只要至誠懺悔改過,仍有重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