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音共振】音樂活化身心感知

 |2021.10.24
2155觀看次
字級
音樂是社交生活的一部分,一些樂曲往往與人生重要的場合有關。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

聲音入耳之後到哪裡?音樂能否讓人變聰明?由於大腦的複雜作用,使得音樂不再只是令人充耳不聞的空氣振動。究竟大腦如何辨識聲音而形成音樂,至今雖尚未完全明瞭,但已有研究指出,音樂確實對人類行為產生了影響,例如:快樂的音樂使人提升情緒,而某些流行的樂曲能喚起回憶。

過去普遍認為大腦中有一個區域專門負責處理音樂。然而,神經科學家利用先進的高階影像工具發現,當人們感知音樂時,幾乎大腦的每個區域都起了作用。也有理論認為,聽音樂的時候,產生長期記憶的海馬體會被激活,使記憶與情感連接,因而觸動了回憶,這是音樂可能對老年失智症患者有益的原因之一。

音樂能喚起記憶

BBC報導,音樂所喚起的記憶一般出自於人生的特定時期。曾經流行一時的經典樂曲可以讓人重返往昔人生歲月的回憶,心理學家稱之為「記憶隆起」(reminiscence bump)。之所以會有此記憶高峰,是因為音樂可以勾起人們的感情,歌曲的聲音和氣氛也很重要,雖然這取決於聽者的主觀感受,正如一首悲傷的歌可能會是一段開心時光的回憶,反之亦然。

為什麼流行音樂會勾起人生某些時光的回憶?《普魯斯特效應:感官乃通往逝去記憶之門》(The Proust Effect: The Senses as Doorways to Lost Memories)的作者克雷蒂安‧範‧坎彭(Cretien van Campen)對不同感官喚醒記憶方式所作的研究指出,人們對音樂的體會有些是群體化的因素,而音樂是人們社交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常常有一些關乎人生重要場合的音樂被創作譜出。

坎彭也強調音樂對抑鬱症患者的價值,音樂能幫助他們回想起多姿多采的往事,可以讓他們記住更多元化的人生經歷,這些經歷雖然不總是積極的,卻可能因此轉換他們心中悲觀的情緒。


音樂能療癒身心

有部分人認為聽古典樂能變得更聰明,但這種所謂「莫札特效應」時常遭人誤解。20世紀90年代有許多人認為,從幼兒時期開始聽莫札特(或是古典樂)能大幅提升智商。事實上,聆聽莫札特音樂或許可以短暫增進空間知覺與推理能力,但就僅限於此,且會因人而異。

音樂與情緒行為的連結更耐人尋味,有些研究者開始深入理解音樂如何應用於改善生活品質。因此,音樂治療以腦神經科學研究作為輔助,應用於行為與情感心理復健與治療,也能用來治療某些身體的小病痛。其他關於音樂與情緒的研究就是所謂的「音樂心理學」,這是許多音樂療法發展的基礎,同時著重音樂對人類生理與心理的面向。音樂的應用能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而心理層面認知則是了解音樂如何改善生活的關鍵。

音樂能影響大腦

有研究顯示,音樂對大腦有益處,並且可以減輕精神壓力。聽音樂能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水平,透過聆聽喜歡的音樂,可以平靜心靈,減少憂惱。另外,音樂可以讓大腦保持靈敏,增強創造力,更可以增強記憶力,音樂有助於創造新的記憶並找回舊的記憶,聽音樂類似於鍛鍊整個大腦,它可以激活大腦愉悅系統。

藉由聽音樂可以喚醒大腦,使人活力充沛。一般而言,音樂能增加β波幅度,有助於日常生活的活動,改善心情。當人們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時,大腦會釋放一種感覺良好的荷爾蒙多巴胺。研究人員發現,多巴胺在歌曲到達我們最喜歡的部分之前就被釋放了。換句話說,大腦在受到期待愉悅的刺激時已經釋放了多巴胺。此外,音樂還可以增強專注效率,聽自己喜歡和熟悉的音樂時,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或學習效果。



好聲音  帶來健康和諧

如果你想讓身體更健康,可以做運動鍛鍊,若是想讓大腦靈活、情緒平靜,不妨聆聽音樂。有研究指出,音樂可以提供全面的大腦運動,聽音樂能降低焦慮、血壓和疼痛,也能改善睡眠品質、穩定情緒與提升記憶力。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顯示,音樂帶給大腦的刺激顯著,有助於大腦的運轉,保持年輕活力。

研究人員試著了解大腦是如何產生聽音樂的感知,發現當聲音發出震動,經空氣傳送抵達耳道後,震動了耳膜並發出訊號,透過聽覺神經傳導到腦幹,經過訊息重整,形成音樂的感知。研究者表示,音樂具有結構與精準的特徵,它建立在每個音符之間的關係,因為大腦已從中做了許多運算連結,才讓聲音變得有意義。

許多人知道音樂對身心有好處,但卻很少人知道如何聽音樂才能發揮效果。聲音是以物質能量的方式和人的身體、神經與意識進行交互作用,進而改變身心狀態。這屬於一種物理力量,其產生的共振遍及所有空間,還穿透物質和生物,其基本組成是:振動、音調、節奏。好的聲音能讓有機物體彼此和諧共振,這就是聽音樂為何能轉變情緒,讓人愉悅、放鬆的原因。

聆聽音樂能改變行為、改善情緒、提升工作效率、增進生活品質,因此,專家建議,想活化大腦,不妨聽音樂。音樂能維持大腦活化,也能讓人看起來更年輕,還可以引導正向行為,建構和諧的生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