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場辦活動全家總動員 三個孩子招呼顧客 夫妻忙著做羹湯 名副其實佛光家庭
二十年前,王萬坤和吳玉惠因緣際會聽聞了星雲大師講經說法開啟了學佛生涯。二十年後,他們不但成為長年護持道場的資深佛光人,更成就了幸福美滿的「佛化家庭」,吳玉惠語帶感恩表示:「感謝佛菩薩保佑我們一家」!
「第一次看到星雲大師,就對他平易近人的風範留下深刻印象。」吳玉惠說,當時他們雖然還沒學佛,但不知道為什麼,第一眼見到大師,心裡就湧起一股似曾相識的親切感,尤其是大師的慈藹笑容,更讓人不由得想要親近他、從他身上學到更多人生智慧。
或許這樣的因緣使然,讓原本不懂佛法為何物的他們雙雙皈依成為星雲大師的弟子、加入佛光會,就連三個孩子也在耳濡目染下皈依了大師,成為名副其實的「佛光家庭」。每當道場舉辦義賣活動或愛心園遊會,一家人更是義不容辭「全家總動員」,三個孩子負責在攤位前招呼顧客,王萬坤和吳玉惠則忙著炒米粉、做羹湯,全家人忙得不亦樂乎,讓大家看了都欣羨。
除了全家人積極參與佛光山活動外,擁有一雙巧手的吳玉惠,十一年前開始就每周固定前往三重禪淨中心擔任典座工作,十幾年來從未間斷;更長年帶領佛光會員參加讀書會,從《佛教故事大全》、《迷悟之間》等深入淺出的書籍中,體會更深層的佛教真諦。
「付出的同時也是一種收穫。」擔任佛光會三重七會督導的吳玉惠笑著說,如果不是到道場當義工,她沒有機會磨練廚藝;如果不是因為加入讀書會,她就沒因緣和那麼多佛光人品味書香,互求精進,因此看似「付出」的過程,卻是「受益良多」。
身為同修的王萬坤也有類似的心靈體會。在還未學佛以前,會在意自營公司的獲利與報酬,有時會為了沒有得到工程招標案而耿耿於懷
;但學佛後,他體會到「放下」的真諦,懂得如何讓自己「不執著」,平心靜氣面對商界的高低起伏,而這樣的心境轉折,也是未學佛前的他所意想不到的收穫。
藉由生活中「行佛」,也讓佛法成為他們夫妻倆最好的溝通橋梁。吳玉惠笑著表示,自從學佛後,讓她更懂得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著想,即使和同修有意見不合的地方,也會先靜下心來思考,會彼此的相互著想而「吵不起來」,夫妻之間更能相互體諒與包容。
「對我們來說,佛光山道場就是自己的慧命之家。」回首二十年的學佛歷程,一路相互砥礪扶持的王萬坤和吳玉惠異口同聲表示,事後回想起來,他們早在一九八二年、蜜月旅行時就曾到過佛光山參訪過,也許正是這樣的巧合,串起他們一家人與佛光山的因緣,開啟了學佛之門,讓人忍不住讚歎「因緣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