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高中職教師生命教育講座 提升輔導技巧 收穫滿行囊
【人間社記者陳秋玉三峽報導】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主辦,佛光會北一區各分會協辦的「友善校園生命教育工作坊」講座,二十七、二十八日在三峽金光明寺舉行,課程包括危機輔導、壓力調適、放鬆禪、心靈健康。北市公私立高職教師七十餘人參加,與會教師表示,課程新穎,對輔導學生助益良多,很感謝金光明寺提供食宿,此行收穫滿行囊。
授課講師之一心理醫師黃龍杰在「談危機輔導」中指出,人一旦遇到危機時,旁人應立即介入處理,莫等事過境遷才輔導,為時已晚,傷害會隨著時間而加深。他說,克服恐懼的方法,是勇敢的面對問題,因為愈逃避愈害怕,只有面對它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而佛光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許功餘在「學生情緒及壓力的調適」中指出,青少年正值心理、生理轉變階段,以及面臨社會對他們未來的種種期許,會令他們感到無比的壓力,此時,老師的角色顯得格外重要,「除了積極傾聽學生的心聲外,還要引導學生朝向正面的思考,並養成樂觀性格。」當遇到挫折無法解決時,「鼓勵學生藉由運動或哭泣來抒發情緒」,並且善用各種資源,提供青少年作未來的生涯規畫。
佛光山禪講師研究院永中法師帶領做「音樂禪、放鬆禪」時說,人的感受皆因貪愛而起,去除貪愛,使內心不起染著,進而澄清明鏡,除了平時多接觸道場、聽聞佛學講座及閱覽佛學經典外,更可藉由音樂的引導放鬆身心靈,從中體驗生命的真我。
在「心靈健康的新知」課程中,佛光會檀教師鄭石岩說明,情緒、心理、社會成就和心靈都是影響健康的因素,因身心是一體,身體是心的反應。樂觀的思考模式,有益健康,並可增強記憶力,而人際間相互支持,適時的送溫暖,有助人正面思考的發展
;尤其宗教信仰很重要,當遇到挫折及創傷時,宗教給人帶來無比的力量與包容。他鼓勵教師重視自己與學生的心靈,並常保身心平衡。
座談會中,協和工商王寶玉老師說,上完課後更懂得與學生接心的方法及處理學生情緒等問題。姚琬楨也說,先放下教師的身段與學生做朋友,取得他們的信任,他們才會放心與老師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