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世界,存在著既並存又衝突的兩股潮流。一個是透過生產、消費、貿易、市場、科技、旅遊、跨國企業、通譯傳播、疾病擴散、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的流通,營造出的全球化現象。一個是晚近才越為明顯的,植基於根源性,與全球化矛盾的本土化現象。
本土化現象,簡單的說,是透過人類先天的或基礎的屬性顯示出來,如族群意識、膚色、性別、語言、地域、年齡、階級、宗教等的差異性。這些差異性造成的影響,一天比一天明顯、尖銳、強烈。本土化現象的出現,告訴我們全球化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更不能解釋為是現代化的過程,當然更不能將西化視同全球化的同義語詞。
全球化並不等於同質化,我們無論在任何發展階段的國家都會看到,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鮮,在同時也看到各種因素所導致的差異性也顯著而尖銳的上升,造成當代文明內在的矛盾。
由本土性、差異性導致的矛盾,普遍的存在於當今世界,越是向全球化逼進,激起的本土性、差異性越強烈。這些本土性、差異性的問題若處理不好,不但阻礙全球化的進展,還會擴大一國之內的衝突。就如美國的自由主義者阿瑟.司勒辛格所說的:「美國將會由統一國家,變成分裂國家」。
非洲很多地區的戰亂屠殺是根源於種族問題,甚至演變到種族滅絕的地步。膚色問題在號稱民族熔爐的美國,黑白衝突,亦未間斷。語言問題在加拿大、在比利時,存在著嚴重的分歧,前者是法文和英文;後者是法文和弗來芒語,都是分裂的根源。性別問題由於女性主義興起,使人際關係、權力結構、工作制度、資源分配、生活方式都要重組。主權問題在各地騰起,原住民要求移住者還地、印地安人、夏威夷人、巴斯克人、巴勒斯坦人的主權爭奪都在進行。階級問題也益趨兩極化,南北差異,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間的貧富兩極化;一國之內的分配不公,最易引發仇恨。宗教問題也愈為複雜,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猶太教、印度教與錫金教;同一宗教的內部分歧,也造成衝突,如藏傳佛教的班禪與達賴。
全球化與本土化進程中,如何化解矛盾,尋求和諧,是考驗所有國家,全球人民智慧的大問題。